第136页

如果是写诗词歌赋,那么题材往往也只限定几种,或是茶香猪,或是楮亭茶,可以是生机闲园,也可以是楮亭乡的风土人情、景致。手工艺倒是没有限制。

初时有心高气傲之人不愿意写诗,祁有望也不勉强,便让他用钱买了烤肉去。然而总有些囊中羞涩的才子肯放下身段,写诗来换肉。祁有望便命人摘抄下这些诗词,然后去找她爹来点评这些诗词。

祁忱不知道她在做什么,只觉得她要人家给她的生机闲园写诗打广告的做法很不好。

但是好为人师的他对于诗词鉴赏也是颇为在行的,见了好的诗词就忍不住点评一番,老毛病一犯,便停不下来了。

最后祁有望拿着这些诗词与点评印刷成册,拿来给乡里新建的书院的学子们观览、学习。

渐渐的,当初因为拿诗词换肉而被人耻笑的才子们发现再也没有嘲笑的声音了,反而来找他们探讨诗词的人反而多了起来。他们这才知道,原来祁有望换了诗词,是作为教材,给乡里的书院用的。

那些因为认为祁有望拿猪肉来换诗词是对他们的一种侮辱的文人也都懊悔不已,他们不仅无条件地拿文章、诗词来给祁有望拿去印刷,还主动提出要去楮亭乡的书院教书。

“祁有望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书院”这一点便足以让祁有望在世人心中的形象再次高大起来。没有人觉得她是为了给自家的猪跟周家的茶打广告,即使有,那也是她的付出应得的回报!

于是祁有望不仅时常能收到各种诗词歌赋,还因此而将茶香猪的招牌打的更加响亮。

其实这并非祁有望独创的方法,毕竟后世的大企业在如何完美地平衡口碑与收益方面都有具体的例子可以学习,——赞助书院其实搁现代便是做公益慈善,而将公益慈善与产品广告结合时,非但不会给人厌烦的感觉,反而还能因为公益而获得不少口碑。

周纾得知此事后,一度产生了危机感:“四郎做买卖都比我厉害了,我已经没有能教四郎的地方了。”

祁有望笑道:“那我们日后便可以共同进步了!”

“共同进步……这样妙趣横生的比喻,也就四郎能说出来了。”周纾眉头舒展。

“茶园的事情可查出来了?”祁有望还是颇为在意周纾面临的难题的。

周纾道:“曾大量买进盐的是吴家以及另外几家茶园户,不过那人不肯招认,便是官府也无可奈何。此案一个月内便得结了,若是那人不肯招认是吴家在内的茶园户指使的,那只能就此结案了。”

这次如果不能惩处那些想打压周家的茶园户,只怕他们会更加嚣张,认为周家与祁家也奈何不得他们!而且周纾不可能时刻提防有人对茶园下手。

若说此事闹开后,唯一的好处怕是起了杀鸡儆猴的作用,短时间之间,茶园里的雇工没有一个敢偷懒的,生怕被人认为形迹可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