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页

若是没有封神之劫,说不得以帝辛的才能,还有手底下那些能干的臣子帮忙,说不得帝辛真能拨乱反正,中兴大商,偏偏摊上封神之劫,一帮子不讲究的神仙亲自下场,凡人在里头就变成了布景板或者说是纯粹的牺牲品,帝辛就算是再有什么雄图大略,在面对这样情况的时候,也唯有徒呼奈何。

帝辛如今还不知道,自己已经成为了棋子,甚至是弃子,他如今正年轻,正是信心十足的时候,他对西岐还抱有一定的幻想,或者是,他想要通过说服伯邑考,希望将来伯邑考继承西伯侯的位置之后,能够跟随他的脚步。因此,帝辛对伯邑考很是摆出了一副欣赏的模样,言语也极为温和,可以说,如果换个人在这里,几乎恨不得五体投地,表示要为大王效死了。

伯邑考呢,暂时还没打算戳破帝辛的幻想,因为帝辛还没有真正遭受现实的毒打,对于许多事情还看不清楚。他以为自己是天命所归,实际上呢,他还是想得太简单了。

不过呢,伯邑考不介意配合一下帝辛的表演,对于帝辛的试探,他都表现出一副温厚纯良的样子,就像是他对西岐的打算半点都不知道一样。不管帝辛相不相信,反正他自己是信了。

西伯侯在朝歌自然是有自己的宅邸的,而且距离王宫并不算远,伯邑考作为西伯侯世子,自然是住进了西伯侯府中。

姬昌为了显示自身简朴,不虚耗民力,因此呢,西伯侯府已经多年没有修缮了,伯邑考觉得自己真要在这里住着,说不定哪天就塌了,直接催着人就修房子。

跟过来的人是姬昌的心腹,对伯邑考呢,明面上尊敬,实际上领的还是姬昌的命令,不过,伯邑考也直说了,这房子要是不修,回头谁要是想要挑拨西岐与大商的关系,直接想办法将房子弄塌了,西岐到时候该做出什么反应呢?

伯邑考这般一说,跟过来的人也没话好说了,总不能让堂堂世子住在危房里头,因此,自然是找人过来修缮房子。

帝辛呢在知道西伯侯府年久失修之后,干脆赐下一个宅院,给伯邑考居住,算作伯邑考作为郎中令的官邸。

伯邑考自然是谢了,他这个郎中令是个虚职,可上朝,也可不用上朝,不过呢,帝辛三五不时地召见伯邑考一番,对伯邑考表现出了十足十的欣赏,甚至还透出风声,表示伯邑考才德具备,可以作为王子傅。这个所谓的王子,自然是大王子殷郊,他如今年纪还小,但是过两年,也差不多该启蒙读书了。

帝辛这话半是试探,半是真心,伯邑考是真的博古通今,善于雅乐,这个时代,乐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存在,自从伏羲氏定下五音之后,无论是祭祀,还是出兵,或者是其他场合,都有不同的乐声,这也罢了,帝辛很多时候其实知道,礼乐这种东西,就是给外人看的一个脸面,真正值得相信的还是权势和力量。

帝辛可不知道,最后他被推翻的依据中,最重要的几条就是与礼法有关,伯邑考呢,既然不喜欢姬昌,那么,他自然是想要给西岐挖坑的,当然,当着帝辛的面,自然不能说自家父亲的坏话,但是呢,让帝辛知晓大商如今的困境,他却是不在意的。

帝辛终究还是太天真了,或者说,他登基的时候,年纪还是小了点,知道的事情,不过是别人让他知道的,所以呢,他行事自然不够周全。闻太师倒是个不错的人,虽说乃是仙道修士,却对大商忠心耿耿,但是架不住帝辛刚刚登基没几年,闻太师还没来得及跟帝辛说清楚朝中许多事情的关窍,就赶上北海袁福通造反。

袁福通造反的事情也有些蹊跷,以闻太师的本事和大商的实力,按理说,北海一地人口稀少,各族之间呢,也是矛盾重重,这一时造反,最多一两年也该平定了。但是北海那边暗中不知道什么人在支持,袁福通前脚落了下风,后脚就有异人来助,硬生生将闻太师和大商的精锐拖在北海,如今已经五六年时间了。

伯邑考呢,即便姬昌防着他,但是西岐那边呢,关于各个诸侯的情报,伯邑考还是能看到一些的,另外呢,伯邑考之前在外头修行,也偷偷摸摸在外行走了一番,哪怕去的地方不多,但是见微知著,也能看到许多问题。

朝歌这边算是在人王眼皮子底下,还算是可以,实际上,地方上那些诸侯,做事丝毫不讲究,他们掳掠野人为奴隶,而自家地盘上的百姓一旦破产,也只能沦为奴隶,最后都成了这些诸侯的私产。民间已经对此有了很深的怨愤,只是呢,民间这些百姓啥也没有,他们作为奴隶,吃不饱穿不暖,活不到二十岁说不定就死了,哪里有半点反抗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