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2页

缺少了飞机和战车的支持,意大利政府军的进攻本就缺乏气势,所以当全副武装的士兵们在大街上陷入民众的包围时,绝大多数人选择了不作抵抗。二十多个步兵团,只有两三个军官下令开火,但没有得到士兵们的响应,结果是显而易见的。除少数部队得以脱身外,其余部队要么任由民众缴械,要么干脆临阵倒戈,加入国民自卫军的行列。

仅仅一天时间,王储翁贝托亲临督战的罗马战线全面崩溃,眼看着声势浩大的国民自卫军从四面八方逼近罗马机场,他和将军们不得不搭乘飞机狼狈逃回北方。

随着罗马机场重归国民自卫军之手,意大利王室和现政府的失败已是无可挽回的大势。

得此消息,联军指挥部下令启动“掠食者a计划”。

几个小时后,四十余万奥匈帝国军队以战车部队为先导,踏着晨露越过了停战线。除驻守在几处重要军事据点的意军部队稍作抵抗之外,驻扎在北方地区的意大利政府军纷纷后撤,有的部队甚至在撤退途中发生溃散。只短短半天时间,奥匈帝国军队便深入到了距停战线数十公里的纵深地带,照此趋势,兵锋南下亚平宁半岛,直插意大利腹地似乎不成问题。

同一个清晨,在里耶卡港待命的奥匈帝国海军舰队浩浩荡荡开抵塔兰托湾,这是他们有史以来第一次以如此强盛的阵容出现在意大利海军第一海军基地门口。在与塔兰托港的意大利海军指挥官进行沟通后,奥匈海军没有强行闯入塔兰托,而是封锁港口,只许舰船进入,不准意大利人的任何一艘舰艇船只离开。

就在奥匈帝国海军封锁塔兰托港之时,从西班牙卡塔赫纳海军基地出发的新联合王国舰队也抵达了马耳他,搭乘运输舰随行的第6海军陆战团2000多名官兵,在飞机和舰炮的掩护下强行登陆马耳他岛和戈佐岛。

由于意大利政府并未认同联军将马耳他作为战争赔款质押物之一的要求,新联合王国军队的登陆行动完全有可能遭到意大利军队的强烈抵抗,但是慑于新联合王国海军四航母齐出、六重巡并至的强大威慑以及重新引发战争的可怕后果,岛上的意大利守军在关键时刻认怂了。他们将瓦莱塔以外的军事据点拱手相让,所有部队收缩至瓦莱塔要塞固守。

彼时驻泊在瓦莱塔港的意大利舰艇共有22艘,但舰艇总吨位只勉强跟对方一艘航空母舰相当,正面抗衡强敌毫无胜算。在这种情况下,瓦莱塔舰队未经海军司令部批准,便果断采取了突围行动。2艘轻巡洋舰、3艘驱逐舰以及6艘鱼雷艇于午后编队驶离瓦莱塔港,无视新联合王国舰艇的警告,冲破海上封锁线径直向西西里岛驶去。除驱逐舰“塞拉”号半途发生机械故障被迫返回瓦莱塔港外,其余舰艇均得以成功突围。

第184章 重返地中海(上)

夜幕行将降临,德国柏林的夏洛腾堡宫,御前会议仍在进行中……

富丽堂皇的会议厅里,67岁的小威廉皇帝半倚半靠地坐在他那张镶满宝石的金色椅子上,42岁的路易皇储毕恭毕敬地坐在他的左手边,右手边则是德意志帝国的现任首相、常以“俾斯麦第二”自诩的海因里希·冯·尼格特伯爵,依次往下是帝国的内阁大臣们、帝国总参谋长以及陆海空军参谋长。

此次御前会议,首要议题便是新联合王国强行出兵马耳他,德国对此当作何应对。很显然,这不是一个独立存在的议题,如何取舍,牵涉到事件的前因后果以及战略层面的全盘考虑。

新奥意三国打的这场战争,前后虽然只持续了短短四个多星期,但它给欧洲各国带来的影响却一点也不小:面粉价格上涨了30-40,贵金属价格平均上涨了40,药品上涨了50,工业原料价格上涨了20-70不等,商品价格的暴涨致使各国社会和生产秩序受到冲击,由此带来的经济损失更是难以估量。

德国人家大业大,这点损失无伤国体,而且不必亲自出手就让意大利人领受了教训,在同盟国阵营内部起到了杀鸡儆猴的效果,可说是捡了个大便宜。不过,这场战争也让德国人重新认识了地中海的战略地位——如今的德国工业高度依赖于中东和波斯湾地区出产的优质原油,由于地中海腹地在战时被宣布为交战区,往来于中东和欧洲的油船只得绕道非洲南端的好望角,运输耗费和时间成本大幅升高不说,还有3艘油轮和2艘货轮因触礁而损失掉了,德国海军为救援失事船只、搜寻幸存船员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还被一些负面的社会舆论搞得焦头烂额。

就在停战协定签署后不久,德国海军参谋部向皇帝和总参谋部提交了一份战时评估报告。这份报告指出,德国海军的现有力量足以应付两洋作战,能够同时挫败两个强国联手发出的挑战,但舰队战斗力的保持和发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后勤供应的保障,当前最大的问题在于德国海军主力分散部署在本土、亚速尔群岛、波斯湾,而这个战略大三角的重心,恰恰位于德国军队不直接控制的地中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