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2页

“那样最好!我不喜欢部队出现伤亡,虽然没有哪一场战斗是可以完全避免伤亡的。”土耳其人应答说。

于是,空中与地面的无线电通讯暂告一段落。村镇外围,阿拉伯人的探哨骑着马来回飞奔,不断朝天鸣枪,却不轻易进入村镇。犹太人在阿莫纳建立村镇的历史只有五六年,但大部分建筑都是坚固的木石或砖混结构,而且考虑到自我防御的需要,建筑物的分布紧凑有序。“飞行军”的武装民兵们占据了东面、北面以及中心的建筑物,并且分出一队人马协助本地民兵据守牧场,爱尔兰外籍兵团依托南面和西面的建筑组织防御,居民们有的聚集到了村镇中心偏西的教堂,有的就在自家地下室躲避战祸。

除了在空中布置侦察警戒机,犹太人一方还在村镇外围部署了不少暗哨,他们借助有线电话或无线电步话机向村镇里的指挥人员不断通报敌情。最初抵达阿莫纳外围的阿拉伯探哨只有二三十骑,不多时,上百人的先遣部队从东面逼近阿莫纳,这些阿拉伯人都是一人一骑,他们挥舞着马刀或是长毛,有的背着步枪,有的挎着左轮,还有几支美制汤姆森冲锋枪,武器型号想必是一锅大杂烩。

紧接着,只听一声响亮的唿哨刺破夜空,奔跑的马蹄声随之汇集成片,阿拉伯骑手们成群结队地冲向阿莫纳。不等他们进入村镇,枪声响了,犹太民兵迫不及待地开火射击,靠近村镇的阿拉伯骑手顿时人仰马翻。可是细细分辨,不少人是因马匹受惊或自己慌了手脚而坠地的,真正被枪弹击伤击毙的并不多。

一栋三层楼建筑的楼顶上,全副武装的爱尔兰外籍兵团“穆罕默德”营指挥官伊斯坎少校一手拿着望远镜,一手按在腰间的皮质枪套上。在他身后,背负战场无线电台的通讯兵以蹲姿保持戒备;在他深浅,一名神色冷峻的士兵匍匐在地,通过胡伯特-iii型半自动步枪上的狙击镜观察进行中的战斗;在这栋建筑物的后院,一个三人迫击炮组已经挖好了简易掩体,随时可以支援犹太民兵对抗阿拉伯人。

借着忽明忽暗的光线,伊斯坎看到阿拉伯骑手如潮水般退去,只留下失去马屁的倒霉蛋在后头狂奔,这个左脸留有一道长伤疤的前奥斯曼近卫军军官很不屑地嘀咕道:“照这样打,子弹耗光了也不见得能把阿拉伯人击退。民兵就是民兵,就算训练再久,也不能当正规军来用。”

约莫一分钟过后,枪声才完全平息下来。正当人们以为阿拉伯人的攻势已经暂告一段落的时候,北面的牧场响起了枪声,手枪、步枪、机枪混杂一块,不到半支烟功夫,那个方向火光闪跃,手榴弹的爆炸声接连传来。

片刻,通讯兵向伊斯坎报告:“长官,比滕上校呼叫您!”

伊斯坎冷冷一笑,转过身拿起话筒:“上校先生,看来你的人太沉不住气了,伏击作战的优势被他们轻易挥霍掉了。牧场?你们在那里有40个人,三支冲锋枪,一挺机枪,还有一栋非常适合防御的仓库,对付没有重武器的骑兵是绰绰有余的,才一个回合就说撑不住了?不,这种情况非常不适合转移,告诉他们,眼下呆在仓库里比任何地方都要安全,很快就会有一队精锐战士前去支援他们……是的,支援是必须的,一旦敌人发现村镇难以攻克,而牧场的抵抗较为软弱,很可能会把注意力转移到牧场那边,甚至调派主力投入进攻。派多少人过去?如果他们能坚持到援兵抵达,两队战士就足够了,但如果他们丢掉了仓库,至少要五十人才够保险!”

第115章 闪电反击

在伊斯坎少校的命令下,爱尔兰外籍兵团“穆罕默德”营的五十名精锐战士分乘两辆拖斗轿卡和两辆六轮卡车火速赶往阿莫纳北部牧场。这个占地两百多英亩的大牧场现在总共圈养了四千多头牛,其中一多半是成熟的奶牛。就规模和产量来说,它在整个巴勒斯坦乃至中东地区应该是位列前茅的。从这里出产的鲜奶源源不断运往特拉维夫,一部分直接罐装提供给市民,一部分用于生产各种奶制品,保障了特拉维夫这个巨大的犹太人定居点最基本的副食品供给。

这个由犹太人移居者建立的牧场,除了拥有开阔的草场和整洁卫生的木制牛棚,还建有一栋庞大的、用于饲料储存的仓库,它有二十米高,相当于普通的四层楼建筑,占地面积近一英亩,相当于四千平方米,其主体为混凝土结构,虽然墙体并没有厚实到能够抵御炮火的程度,但防住枪弹还是绰绰有余的。可惜的是,驻守在这里的40名犹太民兵,包括一小队携带了机枪和冲锋枪的“飞行军”,没能充分运用好这座坚实堡垒的防御价值。阿拉伯人仅仅两次冲锋,死伤不超过30个人,便从他们手里夺取了这座仓库。

当那些被爱尔兰军方收编的奥斯曼战士们抵达牧场时,丢盔弃甲的守卫者已经撤退到了牧场南端的牛棚里。要说起来,这场败仗也不能完全责怪他们,多数人平日里都是努力谋生的平民,只有在每天的工作结束后才有时间接受基础的军事训练,即便如此,在种种客观条件的限制下,每人每月能有一颗子弹的操练机会就非常不错了,实战经验更是无限趋近于零。面对嗷嗷怪叫的阿拉伯骑手,有几个人心里不发慌?一通乱射之后,有几个人能保持镇定?唯一值得庆幸的是,40个守卫者有39个毫发无损地撤了出来,只有一个倒霉蛋失了踪。

在这个没有月光的夜晚,野外的视线相当糟糕。跟狼狈的守卫者会合之后,指挥这群奥斯曼战士支援牧场的军官迅速召集各小队指挥官,简单商议之后,迅速确定了就地发动反击,闪电夺回仓库的作战策略。

“全队沿牛棚向东,跳跃式前进,从右翼牵制阻击敌人。”领命归队之后,士官长德米洛克以简明扼要的战术词句向麾下的9名士兵传达了作战指令,然后以一个纵队突进的手势指明战斗编队。

这9名士兵都是旧奥斯曼帝国军队的“遗民”,有2个跟德米洛克一样曾效力于奥斯曼近卫军,其余7人过去分别服役于5支不同的部队,他们在投奔爱尔兰之前基本上互不相识,而在加入爱尔兰外籍兵团之后,严酷的训练逐渐让他们脱胎换骨,在没有对外派遣任务的时候,他们常常被爱尔兰军方安排扮演“反派角色”,在演习中跟爱尔兰正规军展开各种对抗,胜奖败惩的举措和别无选择的处境迫使他们摈弃了以往在奥斯曼帝国军队养成的种种恶习,由一盘散沙紧紧捏成了一个拳头,再到后来屡屡在规格对等的战斗中击败骄傲的爱尔兰军队,在爱尔兰乃至西方同盟国军界树立了赫赫威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