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页

卡尔一世的母亲是萨克森公主,他的身上融合了哈布斯堡和霍亨索伦两大皇族的血液,因而被视为德奥同盟的神圣纽带。大战爆发已有半个多月,奥匈帝国虽未宣布参战,已有不少奥匈军人以自愿者的名义参加了战斗,驻扎在亚速尔群岛的奥地利第10防空炮营便是当中的典型。特塞尔岛沦陷之前,这支特殊部队受德军照顾优先撤退,但还是有2名军官和9名士兵被美英军队俘虏,美英由此向奥匈帝国施压,要求奥匈帝国做出官方声明,保证不再有奥匈军人违反中立参与作战。

对于来自美英的外交压力,卡尔一世的应付招数就是“打太极”,而在冯·巴尔维茨伯爵抛出诱饵之后,他依然稳坐钓鱼台,不急不忙地叙说着奥匈海军在备战方面的种种不足。

不多时,奥匈帝国海军部长、海军上将霍尔蒂·米克洛什从门外走来,他向奥皇及德皇私人特使欠身道:“很抱歉来晚了。”

莱费尔公爵对意大利海军在战后的发展做出了非凡的贡献,而在奥匈帝国同样有这样一位了不起的人物,这便是霍尔蒂·米克洛什。奥匈帝国存续至今,霍尔蒂未如历史那般成为匈牙利王国的独裁者,而是以他那出色的指挥和组织能力积极推动奥匈海军的现代化建设——在20年代中前期,奥匈海军迎来了它的辉煌,四艘弗朗茨·约瑟夫一世级战列舰的建造工程成为这个二元制帝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庞大的国防项目,它们的总造价达到230亿奥匈克朗,折合368亿马克,单艘造价相当于德国巴伐利亚级战列舰的153倍。这一浩大的工程直接给里雅斯特、普拉、阜姆的造船厂带来了近万个工作岗位,波西米亚地区有近半数的企业获得了与之相关的订单,负责提供舰炮和钢材的斯柯达兵工厂由此摆脱了战后的低迷期,继续保持着欧洲第二大军工企业的优势地位。

20年代中前期,奥匈帝国加入三国经济同盟的效果开始显现,整体的工业和外贸均达到了年均3的增长速度,而同时期美国和日本的增速基本维持在1左右。经济状况的改善令奥匈皇帝卡尔一世有了进一步扩充海军的雄心,时任海军部长的霍尔蒂·米克洛什上将制定了一份令其非常满意的造舰计划。按照霍尔蒂的设想,奥匈海军将在1927年和1929年分别开工建造一艘40000吨级的新式战列舰,以此为基础,在1931年和1933年再开工建造更加强大的44000吨级战列舰,并于1928年和1930年分别开建一艘18000吨级的轻型航空母舰。如若这一计划得以付诸实施,奥匈帝国海军将对意大利构成压倒性的优势。

霍尔蒂计划刚刚启动,世界经济危机的侵袭便让奥匈帝国的经济和财政蒙受重创,所有的造舰项目戛然而止,一号新战列舰的龙骨被人们遗弃在了宽大的船台上,任凭风吹雨打,直到1930年秋才得以重新动工。1933年大战再度爆发时,这艘四万吨级的战列舰还处在舾装阶段,最快也要半年时间才能正式入役,所以当下的奥匈海军仍以四艘约瑟夫一世级战列舰和上一场战争时期遗留下来的四艘联合力量级战列舰为核心力量,巡洋舰和驱逐舰的数量与意大利海军大致持平,而潜艇的数量和性能均逊色于意大利海军。

应对霍尔蒂的礼貌致歉,冯·巴尔维茨伯爵别有意味地说:“看似稍晚,其实恰逢其时!”

霍尔蒂佯装无知,得到卡尔一世的授意之后,他在旁边的沙发上坐了下来。

卡尔一世遂对他说:“冯·巴尔维茨伯爵带来了德皇陛下的亲笔信,陛下在信中提到,我国若对美英作战,损失的舰艇将在德国的造舰计划中得到一比一的弥补。”

“噢?”霍尔蒂右眉一挑,“全部费用均由德国政府承担?”

冯·巴尔维茨伯爵不无得意的笑了笑:“只有最为忠诚的盟友国家才能享受到这样的特殊待遇。”

霍尔蒂看了看奥皇:“这倒是很有意思。”

冯·巴尔维茨有意提点道:“在我们计划建造的战舰当中,有四万五千吨级的新式主力舰,有四万吨级的新式战列巡洋舰,还有四万吨级的重型航空母舰,各式巡洋舰、驱逐舰以及潜水艇一应俱全。”

霍尔蒂并不追问其中的技术细节,而是揣测道:“那么,爱尔兰肯定能享受到这样的待遇咯?”

冯·巴尔维茨毫不犹豫地做出了肯定的回答。

“或许……意大利人也接到了跟我们相同的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