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页

与之前的战斗不同,这一次,三艘英国战巡直到德国艇群推进到了一万二千米距离才开始射击,但一上来就全力以赴,试图在气势上压倒对手。

英国舰队的炮火来势汹汹,远处海面上,三艘德国大型鱼雷艇的烟囱往外冒出浓黑的烟气,艇艏荡起的水浪激增,过了几分钟,它们艇尾开始出现大团的白烟,烟囱中冒出的烟气也变成了灰色,它们驶过的海面随之出现了条状的烟雾带,而且这四艘大型鱼雷艇并不是平行向前,它们不断改变航向,航迹彼此交叉,形成的烟雾带也相互交织,而那些高速战艇就像是嗅到了花粉香味的蜜蜂,纷纷钻进这烟雾带之中,而当它们出现在没有烟雾的空隙地带时,便能够看到它们正在施展踏浪绝技。

对于隐藏在烟幕中的德国高速战艇,英国战舰的炮手们难以进行准确的观瞄,他们的战斗策略非常明确:集中火力攻击领航的德国大型鱼雷艇。

基于水面战舰的常规布局,舷侧射击能够投入更多的舰炮,英国舰队因此调整了航向,而为了减轻进攻阻力,德国鱼雷艇群在靠近英国舰队之前亦不断实施机动,海面上的烟幕带由此覆盖了很大一片区域,但这种人工烟雾不同于自然产生的海雾,持续的时间很短,而且容易扩散变薄,最终失去掩护作用。

抽一支普通卷烟的功夫,德国鱼雷艇群挺进到了英国舰队左舷方向约8000米的海面,这已然处于英制4英寸舰炮的射程,而那些处在主力舰侧翼的英国驱逐舰也不是呆板地固守阵位,遵照旗舰发出的指令,一小队驱逐舰脱离编队主动迎击。它们的大小看起来跟德国大型鱼雷艇相差无几,武器配备也旗鼓相当,但截然不同的战斗心态与攻防角度使得这些英国驱逐舰表现得格外勇猛,它们以不逊对手的航速在海面上劈波斩浪,虽然舰体颠簸摇摆非常厉害,舰上的火炮却在以步枪射速频繁开火。

轰轰……轰轰……

重磅炮弹当空爆炸的场面意味着可怕的榴霰弹开始发挥摧残作用了,由于双方的相对移动速度很快,英舰的弹着点往往偏离目标上百米之远,普通炮弹几乎无效,榴霰弹的覆盖范围则要大许多。领头的三艘德国大型鱼雷艇接连遭到霰弹的创伤,露天战位简直变成了屠宰场,微不足道的进攻火力趋于消失。它们不断转向,在海面上留下了不规则的之字形航迹,但无论它们如何机动,英国舰队的炮火总能够迅速追上来。随着双方距离的逐渐拉近,英舰的副炮火力开始对着三艘德国大型鱼雷艇构成直接威胁,它们不得不在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的水柱之间穿行,艇身的摇摆幅度不亚于激流中的橡皮筏。

“射角再降低30″,继续装填榴霰弹!”

某艘英国战列巡洋舰的某座主炮塔内,一脸凶相的军士高声传达着射击指挥官的命令,经过连续的高强度作战,炮手们满头满身都是汗水,排风扇一刻不停地抽入新鲜空气,炮塔内的温度依然跟蒸笼一样,若能打开应急舱门,情况将得到些许改善,但军士以执行战斗条例为由拒绝了这一提议。

片刻,炮塔内的联络电话再次发出单调而轻微的提示声,战斗期间,这样的声响基本上会被忽略,所以电话旁安置了一盏舱灯,每当有电话接入时,这盏灯都会亮起。

军士从右耳孔里拔出棉花制成的耳塞,然后接起电话。炮手们以为是开火指令,一个个停下手里的动作,但军士并没有像往常那样做出开火的手势,而是一脸惊讶地回应电话那端:“什么什么?再说一遍!特号弹只有12发了?”

尽管耳孔塞了棉花,炮手们还是能够听到炮长的大嗓门,而他皱紧的眉头和严肃的表情也在告诉手下的小伙子们:这可是一个坏消息。

军士刚将这老式电话的单耳听筒放下,一旁的舱灯又亮了,他一手拿着棉花耳塞,一手拿起听筒:“……是,我们已经装填完毕……校正射击诸元,方位300°10′25″,仰角4°3′12″,榴霰弹射击……”

校对结束,军士放下听筒并往耳孔里塞回棉花,动作连贯,一气呵成。紧接着,他猛然挥下左手,高喊道:“开火!”

炮手们见状连忙用双手捂住耳朵,等待负责击发的同伴踩下射击踏板。片刻,舰体伴着一声声轰响颤动起来,而这座炮塔的两门12英寸舰炮也紧跟着开火了。巨响过后,炮手们迅速就位,只等炮长一声令下,便要重复主炮装填的整个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