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页

夏洛特温婉善意地说:“整个英国对您的印象都很好,报纸称您是德国最有风度的人。”

海因里希亲王非常礼貌地道了谢,然后说:“你们历经波折走到一起,勇气和决心让我十分钦佩,我真心祝福你们,也希望你们最终能够消除所有人的成见,让全世界为你们伟大的爱情送上祝福。”

“谢谢您,尊贵的亲王殿下。”夏洛特答道。

夏树的回答则是“任重道远,坚定前行。”

说完这些,海因里希沉默了一会让,他没有避讳夏洛特的在场,坦然对夏树说:“我已向皇帝陛下递交了辞呈。”

“啊?”夏树瞪大眼睛看着这位海军亲王。

“我自认为已经不能胜任舰队司令的职务了。”说这句话的时候,他的神情很是黯淡。

对于海因里希亲王的这个决定,夏树固然感到十分吃惊,但事情的发展其实早有迹象。它是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所做出的无奈抉择——在德国海军的发展大方向上,海因里希亲王一直跟自己的兄长以及德国海军的实际掌权者提尔皮茨意见相左,后两者热衷于同英国展开海军竞赛,进而挑战英国经营三百年的海上霸权,海因里希亲王则主张与英国保持良性的合作关系,一再修改的海军法案和不计后果的造舰潮让他深为忧虑。

在夏树的心目中,海因里希亲王是一个才思敏捷、个性稳重、勤勉敬业的人,是皇室成员之中唯一让他真正钦佩的人。因为高贵的皇室血统,他也许并不是公海舰队指挥官的最优选择,但他用自己的表现赢得了大多数海军官兵的尊重。不仅如此,他精通海军业务,早期曾在多次军事演习和外交访问中展现出良好的指挥能力,在国际上的声誉名望也远远好过于生性好斗的德皇威廉二世。

“如果失去了您这样一位舰队指挥官,对德国海军将是一个十分沉重的打击,恳请您慎重考虑……”

亲王摆摆手:“不必劝我了,这是经过深思熟虑做出的决定。”

“这……真是太令人遗憾了……”

夏树话已出口,却觉得措辞有些不当,好在失意的海因里希亲王并没有失去以往的不羁,紧密的血缘关系也让他在夏树面前格外地亲切、宽和。

“没什么可遗憾的,历史替德国选择了一条激进冒险的道路,它可能遭遇挫折,也可能实现飞跃。之所以做出现在的选择,是因为我个人的性格实在不适合那条道路。”海因里希亲王的语气很是坦然,眼底的忧虑却瞒不过夏树。

站在夏树的角度看,海因里希亲王的想法可不是软弱怯懦的表现,它其实是解决德国当前战略困境的一种方法,若能够付诸执行,就算不能避免与法俄之间的战争,也能够大大推延战争的爆发,或是为德国赢得更为有利的战争形势。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它的可行性,事实上,德国此时的内部环境并不适合怀柔策略。一方面,日耳曼民族的尚武精神绵延千年,德意志帝国的统一也是建立在一系列辉煌胜利的基础之上,统治阶级和民众阶层热衷于军事冒险,另一方面,德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快速发展得益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促进作用,但也由此形成了“卡特尔化”的社会经济结构,以容克大地主和资产阶级工业家为代表的各大利益集团势均力敌,国内市场竞争异常激烈,谋求海外扩张既是利益集团实现再发展的必然渠道,又迎合了民众的泛德意志情绪和崛起心理。在这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和促动下,德国的军事扩张已是无人能够遏制,一位亲王的辞呈好比挡在车轮前的螳螂,根本无济于事,在强大的民意舆论下,就连桀骜的威廉二世也不得不为自己在第一次摩洛哥危机中表现出的“软弱”而自责……

“能否容我说一句话?”坐在一旁的夏洛特突然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