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页

“两种武器都已经进行了破坏力测试,结果各有优劣。”

威泽尔大叔一边介绍着,一边将夏树他们领到了船厂的西北角。几个月之前,这里还是一处露天的木材堆积场,如今已经被改造成为枪弹测试场。背靠一堵又高又厚的水泥墙,各种材质的测试板已布满弹孔弹坑,而它们正对的是一栋磨坊般的石头屋子,屋檐下散落着好些黄澄澄的弹壳。

走近石屋,大叔毫不客气地唤道:“托尼!托尼?”

应声而出的既不是托尼。史塔克那样的纨绔天才,也不是卢卡。托尼式的桩式中锋,而是一个长着娃娃脸的“花菜头”,他穿着围裙戴着袖套,笑容真挚而阳光,但这一开口,“卡洛·苏阿·伊尔”的意大利语让夏树一脸茫然加问号。

“他向王子和公主殿下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大叔代为翻译说。

青年配合着做了个叉腿躬身摆手的姿势,而这已是中世纪的老一套,只有那些封建气息浓厚的小国家还有保留。

德国从来不缺优秀的枪械技师,船厂之所以外聘这么个意大利人,跟威泽尔大叔的推荐有着莫大的关系,这背后的故事倒也颇具浪漫色彩:意大利小伙子从美国游学归来,在游轮上邂逅了美丽的德国姑娘,两人一见钟情陷入爱河,在随船牧师的主持下举行了婚礼。为了不让心爱的姑娘忍受思乡之苦,小伙子依然来到陌生的国度,凭着坚定的新年和勤奋的态度赢得了老丈人的认可,并在他的帮助下找了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当然了,这小子也非混混之辈,他出自意大利军工业最负盛名的“伯莱塔”家族,该家族生产经营枪械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6世纪,而那几乎是火药枪刚刚诞生的时代。这花菜头不仅从小学习枪械制造技艺,还先后前往英美等国游历,了解各国枪械技术的发展情况,汲取有益经验和技能,光看履历应该是个既有上进心又有一技之长的大好青年。

真正的人才价值千金,但如果是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投资越多亏得越大。夏树并不急于下定论,他问:“你应该能讲英语吧?”

“当然!”花菜头转口一说“阴沟里去”,夏树的耳朵顿时舒服了许多,而克里斯蒂安和露易丝也都能讲一口流利英语,这样交谈起来便不再有刚刚的障碍。

“武器测试的结果如何?”夏树直奔主题。

花菜头将他们带到靶场上,结合那些布满弹孔和弹坑的材料介绍说:“对付敌人的鱼雷快艇和普通船只,马克沁机枪的威力就足够了。我可以尝试对陆军装备的马克沁机枪进行了一些改良,用导管进行活水循环冷却,这样冷却套筒的体积和重量可以减轻很多,帆布弹带被海水浸湿后会产生不利于供弹的形变,用金属铰链替代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如果是要对付稍大一些的目标,尤其是有薄装甲防护的,加特林转管机枪的效果应该会更好一些,或者我们可以尝试采用更大口径的转管炮,那样甚至可以对大型舰艇上的人员和设备构成有效威胁。”

这一时期,法国人已经在他们的霍奇基斯重机枪上运用了金属铰链供弹,它的成本虽然比帆布带高不少,但确实能够解决帆布受潮带来的问题,活水冷却循环听起来也是一个不错的想法。夏树不动声色地将他打量一番,缓缓说道:“我们在高速快艇上安装射击武器的初衷是对付同样装备高速快艇的敌人,但就实战情况而言,它可能会更多地用来扫射敌方战舰的非防护战斗区域,例如战列舰或巡洋舰舷侧的速射炮、机关枪战位,以削弱敌方火力,掩护己方后续快艇的鱼雷攻击,也为自己的撤离减轻压力。”

花菜头想了想,语音拔高一度:“这样的话,我强烈建议使用1英寸口径的加特林六管炮。”

“可这种转管炮重量太大,很可能影响到快艇的平衡性和冲刺能力。”夏树提出自己的担心。

谈及这些专业的技术问题,花菜头旁若无人地原地踱起步来,双手时而相互摩挲,时而背在身后,在王子公主还有岳丈大人的好奇目光中晃了五六分钟,突然快步回到夏树跟前:“殿下知道丹麦人研制的麦德森机枪吧?”

麦德森机枪是世界上第一种大规模生产的实用化轻机枪,1902年定型生产,其优异性能赢得了多个欧洲国家的青睐,作为它的第一批用户,沙俄军队此时已将其用在了日俄战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