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1章:‘粉色战斗机’,千里迁徙的火烈鸟群

在进入大西洋海域,按照计划航程,接下来将前往非洲国度纳米比亚的港口进行燃料的补给,以及生活物品的采购。

然而数个小时之后。

另外一条关于目击远洋海怪的新闻再次传出。

而目击的海域,距离游艇下一站停靠的纳米比亚鲸湾港,相距不远。

最让林扬想不到的是,这一次被目击者拍摄到的影像画面,要比此前南美洲乌拉圭渔民的更加清晰!

“小扬哥,好大的鱼尾巴啊,都快有小快艇大了!这是真的假的啊?”

悦儿目不转睛的看着屏幕。

这幅画面在网络上传出之后,恍若直接打破了此前人们对于鹰酱国新闻报道的真实性。

毕竟首次拍摄到的远洋海怪的地点,是位于南美洲乌拉圭的大西洋东海岸,而这一次,是前往纳米比亚鲸湾港旅行的游客拍摄下来的远景图,位于非洲纳米比亚的大西洋西海岸。

从地理位置上来看,虽说非洲的纳米比亚距离南美洲的乌拉圭中间隔着大西洋,且目击远洋海怪的地点也相差千余海里。

但是从本质上来说,纳米比亚和乌拉圭之间,几乎是呈直线隔海相望的。

视频画面中,一条巨大的尾巴伸出海面,拍打出巨大的浪花。

虽说再次传出的目击视频,清晰度上提升了不止一个等级,但距离仍旧相对较远,能够看到的也只有巨大数米的尾巴,以及背部立起的类似三角形背鳍,至少在当今有记录,活跃在海洋中的大型生物而言,无论是鲨鱼,鲸,都没有符合这方面体型特征的。

悦儿接着说道:“刚好咱们接下来的停靠目的地是鲸湾港,这也太巧合了吧。”

至少此前林扬选择金湾港停靠补给,是没有想过会发生这茬事的。

诚然,根据目前林扬的观察,首先在金湾港被目击的巨型海洋生物,和乌拉圭渔民发现的是同一种,而且它也同样是系统扫描发现的超a级稀有生物。

此外,它兴许不是单体,而且在大洋中迁徙的速度较快。

也就是说,虽然是同一种大型海洋生物,但乌拉圭人目击到的,与金湾港游客拍摄到的生物,兴许并非是同一个,否则在相距数千海里,时隔两天不到的情况下,即便是诸如爆发力极强的旗鱼速度,也很难在长时间的迁徙之下,移动那么远的距离。

从逻辑上而言,这并不合理。

但因为事发地点都在大西洋海域,存在一定的趋同性。

当然,对于这神物的庐山真面目,林扬虽然好奇,但并不着急,毕竟有系统多种能力的跟踪与定位。

当它第一次进入扫描范围之后,目睹目标生物,对于林扬而言,只不过是时间上早晚些的区别。

另外一边。

在网络传播极其发达的条件下,直播间的水友们,甚至比林扬和悦儿更先一步发现这条刚发布的新闻。

“我的天!好大的尾巴!有点像鲸尾,但尾巴好像太细了一点。”

“它居然还有背鳍,但好像不是像鲨鱼那样比例的,看起来比较小。”

“虽然距离游客的海域有段距离,但估计拍摄下这一幕的游客快被吓坏了……镜头抖的丫批!”

“这个道理告诉我们,防抖相机是多么的重要。”

“我有一个不成熟的想法,也许这些未知生物本来就是生活在我们不了解的海洋深处,只是处于某种原因,扩大了活动范围?”

毫无疑问,虽然大多沙雕网友都是调侃和震惊,但不乏小部分水友试图通过现象去分析本质。

至少就自然界而言,动物的感知能力要比人类强上很多,无论是海洋生物对于声波电磁场的感应,又或者是陆生生物对于气味声音的敏锐。

也许那些生活于深海区域,且从未被人类了解过的生物,因为温度、氧气甚至是地质变化等人类所无法察觉到的原因,而扩散了栖息的区域,从而出现在了人类的视野之中。

毕竟单单就全球气候变化的问题,人类已知数据的分析,的确是在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

一时之间,这条相对清晰的视频资料很快在网络散播开来,以至于之前没有公开发表看法的各大海洋生物研究机构,也开始尽可能揣测这生物的大概信息。

龙国华科院海洋生物研究所:

【在有限的影像资料中可以获取的信息表明,此前发生在南美洲乌拉圭国塔瓦里斯地区的渔民所目击,并且拍摄的模糊影像,有很大概率和鲸湾港目击生物趋于相似,尚且无法确定,该生物的具体信息,但可以确定大概率为如‘鲸’一般的大型海洋哺乳动物。】

鹰酱国海洋研究所:

【如若的确为大型海洋哺乳动物,且大概例如蓝鲸一般,为滤食性动物,它也许并不具备太强的攻击性,至少两次目击的游客和渔民,都未因为该生物的出现,而威胁到人身安全。】

毛熊国海洋研究所:

【频繁的目击该巨型远洋生物,且地理位置接近,很显然已经并非是偶然事件,也许这和全球变暖对于海洋环境造成的微妙影响,有着分不开的关系。】

除此之外,包括不限于如西班牙斗牛国海洋科学研究所等全球较为专业的研究机构,先后发表了较为谨慎的言论。

无论是生物可能归宿的纲物种类,亦或者攻击性和栖息环境的猜测,都只能作为参考。

至少目前而言,的确并未有任何人因为这巨型海洋生物而殒命。

与此同时。

在经过了数天航行之后的游艇,也即将抵达停靠补给的目的地纳米比亚的鲸湾港。

只不过,根据林扬使用生物雷达的扫描发现,至少当下超a级稀有生物,已经离开了百余海里的扫描范围。

即便如此,接连的游客和渔民的拍摄发现,似乎都距离解开该生物神秘面纱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