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故事
关键字:荣国府,清朝
相关推荐: 红楼梦中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的读后感 红楼梦中刘姥姥进了几次荣国府 红楼梦中的刘姥姥一进荣国府 红楼梦中刘姥姥二进荣国府的作用 红楼梦中刘姥姥第一次进荣国府 红楼梦中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情节简略概述 红楼梦中刘姥姥二进荣国府 红楼梦中刘姥姥初进荣国府的作用 红楼梦中刘姥姥一进荣国府行为的俗称 红楼梦中刘姥姥三进荣国府对不对
《红楼梦》里,作者曾经安排过刘姥姥这么一个角色,有三次进了荣国府的情节。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小编带来的文章。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有很多细节描写,有卑微的,有粗鄙的,有讨好的,也有让人辛酸的。
红楼梦第六回中,刘姥姥在周瑞家的帮助下,来到王熙凤与贾琏的住处,先见了王熙凤的助理平儿,她与年幼的外孙板儿被安置一间屋内等候。这个时候,有人把主子们吃过的饭菜抬了进来,放在这边的炕上。当时这个桌子上的菜仍是满满的鱼肉,不过是略微动了几样。
半日鸦雀不闻。忽见两个人抬了一张炕桌来,放在这边炕上,桌上碗盘摆列,仍是满满的鱼肉,不过略动了几样。板儿一见就吵着要肉吃,刘姥姥打了他一巴掌。
板儿还是一个小孩子,再加上早上从家里出来的早没有吃早饭,孩子看到满桌的鱼肉,便吵闹着要肉吃。当时刘姥姥一巴掌打过去,打哭了板儿,也打出了穷苦人的辛酸。
87版红楼梦中,这个镜头拍得很细。板儿在周瑞家的屋里的时候,看到周瑞家的那个孩子吃鸡腿,他肚子里已经饿了。到了王熙凤这边,又等了那么长时间,孩子肯定更饿了。这个时候,看到满桌子的鱼肉,板儿立即吵闹着要肉吃。
事实上,曹雪芹借板儿的这个吵闹,还有刘姥姥那无奈的一巴掌,不仅写出了穷苦人的辛酸,更是写出了穷苦人家乞讨的无奈。
书中写刘姥姥女婿一家生活艰难,刘姥姥为了怕孩子饿肚子,也为了女婿一家子的生计,不得已舍着一张老脸来贾府讨生活。
用刘姥姥的话来说,能讨来,那是好事,一家子的生计有着落了,即便不能讨来,也算是见世面了。这是刘姥姥乐观的一面,更是刘姥姥最难得的一面。
别人遇到问题,遇到困难,只知道发愁,不知道想办法,而刘姥姥遇到问题,她想的不是愁苦,而是积极地想办法去解决这个难题。到贾府去讨生活,也是刘姥姥向女婿提出的建议,最后去贾府看别人脸色打秋风的也是她,这也是刘姥姥最难得的地方。
很多人觉得刘姥姥带板儿去荣国府更多的是为博得同情,事实上,这也是穷苦人的辛酸无奈之处。刘姥姥是一个智慧的庄稼人,她带着年幼的外孙,一来可以博得府里更多的同情,二来也可以借板儿与王夫人一家子联络感情,毕竟与王家连宗的是刘姥姥的女婿一家,不是刘姥姥自己家。三来带个孩子也好说话,不至于一个人太尴尬。
只是板儿毕竟还是一个年幼的孩子,他看到满桌子的鱼肉,自己又饿着肚子,吵闹着要肉吃,也是小孩子的一种正常的表现。但刘姥姥的那一巴掌却是一个长辈最心酸无奈的做法。
相信如果经济条件允许,没有做外婆的不愿意让自己的外孙吃饱饭。刘姥姥心里清楚,她带板儿来这里,不是为了吃饭,更不是来见世面,而是来讨生活。家里还有一家子的人在等着她回去,在等着她讨来的钱生活。
这个时候如果刘姥姥只顾让外孙板儿去吃这些鱼肉,会让王熙凤和周瑞家的,包括贾府的那些丫头婆子更看不起。这样的不懂规矩,以王熙凤的为人,估计二十两银子也不一定能给。
刘姥姥打板儿的那一巴掌,打出了穷苦人的辛酸,也打到了读者的心上。我自己就有这样的体会,带孩子去亲戚家,尤其是那些生活条件比自己家好很多的亲戚家,孩子看到别的孩子玩的东西想要,自己会想办法哄走孩子,然后找理由离开。
有些东西会满足孩子给她买回来,有些东西觉得没必要的也不会买,但看到孩子羡慕别的孩子玩玩具的那种眼神,心里也会难受。做父母的都会努力赚钱,尽量给孩子提供比较好的成长环境,尤其是教育环境。
回到话题中来,刘姥姥生活的那个时代,她所处的那个环境,不能与今天的我们相比,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专业,自己的能力,为孩子创造好的成长环境。而刘姥姥当时,只能靠投亲靠友的改变一家子的生活条件,难得的是刘姥姥得到贾府的帮助之后,不仅改善了家里的生活条件,送板儿念了几年书,还知恩图报,在贾府出事以后,倾尽一切救巧姐。
这个时候的王熙凤或许想不到,她对刘姥姥的施舍,为女儿巧姐积福。王熙凤这次不但给了刘姥姥二十两银子,还给刘姥姥和板儿安排了一顿饭。这份恩情,对王熙凤来说只是举手之劳,对刘姥姥一家子来说,却是恩大于天。
对于王熙凤赏赐的这顿饭,87版红楼梦中有专门的镜头描写。剧中看到刘姥姥和板儿吃东西的那种夸张的表情,旁边的婆子丫头不仅指指点点,还忍不住笑。
其实作者曹雪芹自己也明白,像贾府的这些丫头婆子,她们每天也锦衣玉食的,虽然是奴才,却比普通人家的主子生活条件还好,很难体会到穷苦人的那种艰难。尤其是像刘姥姥这样的穷苦人,她们无法体会吃不饱饭的滋味,更无法理解刘姥姥带板儿到贾府打秋风的那种做法。
周瑞家的虽然势力,在帮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的这件事上,做得很不错。她至少帮刘姥姥在荣国府讨到了生活急需的银子,给了板儿吃饱饭的机会。
相信只要能生活过得去,没有人愿意到别人的门上去乞讨,刘姥姥也不例外。刘姥姥虽然在书中打了板儿一巴掌,她的心里也很难受。有了王熙凤给的这二十两银子,就够他们庄稼人一年的生活,至少孩子不用挨饿。
如果故事只写到了这里,很显然刘姥姥这个人物是不够立体的,至少不够分量。曹雪芹又安排了刘姥姥的二进荣国府,这次刘姥姥不仅得到了王夫人的巨额馈赠,还得到了王熙凤的厚待。并与王熙凤的女儿巧姐结下很深的缘分,为后四十回中刘姥姥救巧姐埋下了伏笔。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荣国府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自从焦大说出,“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这句的话后,似乎,宁国府之乱,便层出不尽了。而到了秦可卿去世,贾珍与儿媳妇不伦之恋被揭露,更是让我们深深的了解了宁国府这个纲常崩溃、人伦尽失的丑陋一面。 可见,宁国府之乱,乱的彻底,从族长贾珍开始,便毫无行止。尤二姐、尤三姐与贾珍父子的“清水下杂面”;尤氏在天香楼外偷看贾珍同赌徒们喝黄汤,戏娈
红楼梦里,贾府是赫赫扬扬的百年贵族,可以说是当时一等一的天下望族。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 每一个豪门望族,可能或多或少都会藏着一些不可轻易告人的秘密。毕竟,对于一个豪门望族来说,名声和地位才是最重要的。 我们在读《红楼梦》的时候,也常常会隐隐觉得,在宁荣二府之中,也藏着一些深深浅浅的秘密。半公开的秘密,有秦可卿和贾珍的丑事;隐藏较深的秘密,有秦可卿和妙玉的身份,贾元春晋升贤德妃的秘密
荣国府是小说《红楼梦》中荣国公的府邸,你们知道吗,接下来小编为您讲解 荣国府有三代媳妇,贾母、邢王二夫人、李纨、王熙凤。邢夫人是独立门户,不管敕造荣国府这边的事。而贾府的规矩又是寡妇不当家。所以,贾母将管家给了王夫人,王夫人本是传给李纨,贾珠死后,李纨无奈交还钥匙,王熙凤才算“临危受命”,借调王夫人家里,帮忙管家。 所以,荣国府这三代管家媳妇的立场就都有点尴尬。 贾母:退休后不能插手管家。 王夫
荣国府,小说《红楼梦》中荣国公的府邸,位于宁国府以西不远处。很多人都不了解,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红楼梦》之荣国府,有大房贾赦、二房贾政两支,虽然书中并未明确点出两房之间的利益冲突,但从诸多琐碎的情节中,读者能自行感受到这两房之间一直暗潮汹涌,表面看着一团和气,实则矛盾丛生,争斗不止。 譬如最经典的例子就是,明明贾赦才是荣国府的长子,降等袭了一等将军之职,按理来说,贾赦才是荣国府的“拍板人
荣国府作为历经五代的赫赫国公府,它的衰落必然要在经济上有所体现。很多人都不了解,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鲁迅曾评价《红楼梦》内涵之丰富: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而对于我们寻常读者而言,更多地是从《红楼梦》中了解其中的人情世故,世俗经验之类,那就不得不提荣国府的内部管理。如果将荣国府比作一家公司,最终的崩塌便是从经济上开始显现
小说红楼梦中,贾府的地位最为显赫,也最富庶。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一个家族的衰落,最先从经济开始显现,《红楼梦》中的荣国府也不例外。从红楼开篇,林黛玉进贾府那天,就看到荣府的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这阵势着实吓到了黛玉,让敏感的她选择“不敢多说一句话,不敢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耻笑了去”! 而事实上,荣国府的经济一直在走向衰落,林黛玉看到的贾府,只是当年鼎盛时期的贾府留下的面子,现如今的贾府
荣国府,小说《红楼梦》中荣国公的府邸,坐落于首都金陵。让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 《红楼梦》荣国府的继承,到了第三代出现明显问题。不同于宁国府一脉单传、嫡长继承。荣国府第三代贾赦、贾政兄弟俩意外的共同继承了荣国府,以至于出现两房共治的局面。 贾母丈夫贾代善死后,嫡长子贾赦继承爵位,却搬出爵产敕造荣国府,住到由荣国府旧园独立间隔的大宅之内,不与荣国府“相通”,各自门户。 原
说到“荣国府”,你想到的一定是《红楼梦》吧。接下来小编为您讲解 《红楼梦》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是整本书最浓墨重彩的章节,不仅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等等主角依次出场,而且曹公还借着林黛玉的视角,对宁荣两府的辉煌气象进行了描绘,而其中有一个细节想必有很多细心的读者注意到了,那就是曹公在描绘荣国府正房陈设的时候,曾多次用到三个字——半旧的! 比如王夫人接待林黛玉的时候,曹公详细记录了黛玉眼中的室内
《红楼梦》里贾府分两支,一个是宁国府,一个是荣国府。这是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红楼梦》中存在很多疑点,比如贾赦作为荣国府的长子,他袭了国公爵位,可荣国府的实际权力却掌握在二房贾政手中,包括荣国府权威的象征——荣禧堂,也成了贾政的办公交际场所;可荣国府的实际管家却又成了王熙凤,她是贾府大房的人,这些信息混合在一起着实混乱,让大家难辨其中的是是非非,而事实上,只要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