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第四十二章

七月的天骄阳似火,但再火热的温度也比不上南皋乡小学此时此刻热烈的气氛。

自从全县小升初的总成绩和排行榜出炉后,南皋乡小学就开始张灯结彩,喜庆的彩旗就如同胜利的旌旗一样,在校园内外迎风飞舞,那起伏的频率就和老师们的心一样波荡飞扬。

南皋乡小学的大门口,一张一人多高的红色大喜报被贴在最显眼的位置上,喜报上用黑色的毛笔大字,一个字一个字写着。

热烈祝贺我校徐诗梦同学,在全县小升初统一考试中,获得全县总成绩第一名的出色成绩!!!

仅仅几十个字,写满了整篇大红纸,写喜报的老师可能觉得这样还不够,书写这张喜报的时候,还特意将徐诗梦的名字,和总成绩第一这几个字,用金色的细笔描了一下边。这样看上去即显眼又神气,还外带有那么一点小俏皮。

以至于徐诗梦在第一次看见这张喜报的时候,足足愣了好几秒,一看字体她就猜的出来,这张喜报肯定是马老师写的,但马老师可没有这么调皮的性子,那个描字的一定是兼任他们体育老师的门房大爷。

这么想着的徐诗梦扭头看向传达室的方向,果然,她的体育老师正坐在里面,捧着沏茶的罐头瓶子冲着她挤眉弄眼。

徐诗梦哭笑不得,他们的门房大爷兼体育老师,还是那个老顽童的性子。

徐诗梦这一次是回母校来参加表彰大会的,自从她县考总成绩排名第一的消息传回来后,整座南皋小学都沸腾了。

据说即将退休的老校长老泪纵横,他在南皋小学当了二十多年的校长,临近退休能培养出一位县考状元,对他来说真的是老怀欣慰。

而对于其他在岗的老师和校领导们来说,一位县考状元就是实打实的政绩,这学期老师们的奖金,下学年上级对南皋乡小学的扶持,那都是可以预见的事情。

一场小升初考试,一招扬名的可不只是徐诗梦自己,多年用心培养她的师长们,还有包容保护她的母校,都在此时大大的露了一回脸。

相较于徐诗梦的轻松,与她一同受邀过来参加表彰大会的徐宏伟李桂荣夫妇就显得有些紧张。

徐宏伟不停的松着自己脖子上的领带,总是忍不住将西服的外套的扣子扣起来在放开。

李桂荣拨弄着自己新烫好的发型,看着丈夫不停摆弄西服扣子,忍不住说道:“是衣服紧了吗?不能呀,我买的时候刻意往大了一号买的,这才没几天,你穿应该挺合适的。”

徐宏伟闻言用手抹了一下额头上的汗道:“不是紧,是热,太闷太热了。”

李桂荣闻言翻了个白眼道:“也不知道你是咋想的,大夏天非要穿套西服,这衬衫加外套,还能不热?”

“看你这话说的,我是为了自己吗?还不是为了咱闺女。他们学校特意给她开的表彰大会,为此连期末考试都延后了,就是为了让学校的学生们返校听分的时候能看见咱们闺女接受表彰。看看这邀请函,马老师亲自给咱们送过来的,多大的面子,多么的荣耀,这种场合怎么可以随随便便,当然是要正装出席。”

说着徐宏伟指着媳妇身上的连衣裙道:“你还好意思说我,我只是穿了套西装而已,你看看你,连衣裙高筒袜、新买的凉鞋还烫了头发,你说咱们现在比起来到底是谁更兴师动众一些?”

徐诗梦站在一旁无奈的听着父母拌嘴,她父母这种亢奋的状态从得知她成绩县考第一后就没停止过,再得到马老师送过来的表彰大会邀请函之后更是又上升了一个台阶。

以至于这两口最近一周卤味熟食店的生意都不太上心经营,就忙着逛商场鼓捣他们自己了。

徐诗梦寻思这场表彰大会的主角应该是她吧,然而她没啥感觉爹妈却高兴成这样。

不过瞧着他俩开心的样子,徐诗梦也忍不住翘起了嘴角,心中突然升起了一中成就感,那种感觉比她考县里第一名的时候还要畅快。

南皋乡小学的表彰大会上,徐诗梦拿着演讲稿站在台上做着心得体会报告。这种报告她已经做习惯了,基本上每年获得学年第一后,下学年她都会有机会到广播台上去做报告,只不过今天过来听她报告的人数更多而已。

为了好好的在这一场表彰大会上露个脸,即将退休的老校长不但请来了县里乡里主要负责教育方面的一些领导,还将大门敞开允许学生家长和附近乡亲们入校参观。

校园里面一时间人山人海,作为徐诗梦的家长们,在台下第一排正襟危坐的徐宏伟和李桂荣一看这架势,不由得挺直了脊背坐的更稳当了。

这是大场面,他们俩不能给闺女丢脸!!!

比起爸妈们的战战兢兢,在台上做着报告的徐诗梦心态就平缓多了,她还能一心二用,嘴里面高声朗读着亲笔书写的报告,眼睛却时不时的向着主席台那边瞄过去。

那边的主席台上,学校为徐诗梦,也就是他们的女状元准备的奖品正摆放在那里。

虽然演讲台距离主席台的位置并不远,但因为奖品上面被用大红绸缎捆了个结结实实,已经瞄了好几眼的徐诗梦,到底也没能看出来那些到底是什么东西。

在各位领导讲话结束之后,徐诗梦终于从老校长的手中接过了那个被红绸捆绑严实的礼物,那是一整套的各种词典。

其中包括《英汉大词典》、《现代汉语词典》、《同义、近义、反义、多义、同音词字典》、《多功能数学词典》和《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老校长将那厚厚一叠,沉甸甸的一打词典组合送到徐诗梦手上的时候还感慨的说道:“本来学校是想要给你发一笔奖金的,但是你们马老师说你喜爱读书,发一些有用的教辅工具对你来说更适合。这些字典好多咱们市里的书店都没有,是你们马老师坐着火车到省城去买的,你要珍惜呀!”

徐诗梦搂着那一叠压手的字典,望向马老师的方向,逆着光她看不清楚老师脸上的表情,但是那期许和盼望,徐诗梦已经从怀中的重量上感觉出来了。

果然,马老师还是马老师,挑选的奖品都和他的性格那么相似,都是看起来朴素却绝对实用的东西。

表彰大会圆满结束,操场上掌声雷动,老校长拉着大家拍照准备留作纪念,徐宏伟李桂荣夫妇拉着女儿,骄傲的站在了众人的最中间。

这是他们一生当中,到现在为止最荣光的c位。

虽然他们还不知道什么叫做c位,但感觉都是一样的呀

······

表彰大会结束之后,热的一身汗的徐宏伟终于能将西服的外罩脱下来了,不仅如此他还将领带扯下来,把衬衫靠上方的几个扣子都解开,一边散热一边用手给自己扇风。

“别扇了,就这天你那手忽扇几下有啥用?哎呀,都这个点了?我大闺女饿了吧?走,妈带你下馆子去。”

李桂荣今天说话硬气走路都带风,一方面是表彰大会刚刚结束,大女儿真给她长脸,另外一方面则是她现在腰包确实鼓起来了。

从三月初市里面那间徐家卤味熟食店开业到现在,也不过是四个多月的时间,但给徐家带来的收入,居然已经超过了去年一整年的总和。

这个营业额出乎所有人的预料,以至于徐宏伟李桂荣两口子半夜在被窝里算账的时候,每每都要看着账面上的数字偷笑好久。

其实这也是可以预料的事情,因为城市里居住的人口数量肯定要比乡下大的多,客流量基础就不是一个量级的,再加上徐家卤味店的东西经济实惠,吃着好吃价钱便宜量又足,自然而然就会吸引客流并且留得住客人。

李桂荣是个很有经营头脑的女人,在小熟食店开业的第一个月,她就敏锐的察觉到了市里客人与老家客人们消费观念的一些不同,这边的客人更在乎食品的卫生、味道、花样种类是否齐全,价格上相对来说只要还过得去就行。

觉察出这些点的李桂荣立即将丈夫喊过来经营店铺,她自己则回到家里开始悉心钻研准备开发出一些新的产品和口味。

于是这几个月徐家的餐桌上经常会出现一些稀奇古怪的熟食制品,从比较常见的猪头肉、猪肝、肘子和烧鸡,到之前他们从来都没有吃到过的卤大鹅,卤板肠。甚至李桂荣还想起了第一次做卤味的时候,那个大厨所写的一种辣味腌肉的制作方法,并在其基础上发展自创了一种麻辣口味的烧肉和香肠。

辣椒和麻椒这种调味品,在九十年代的东北来说算不上稀奇,但大家真的很少会用,尤其是麻椒,基本上没见谁家做菜的时候用过。此时那曾经在餐饮界独占鳌头多年的川菜还没有火遍大江南北,东北这边不管是熟食还是餐馆,都还是以鲁菜和本地菜为主。

李桂荣自制的麻辣烧肉和麻辣香肠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是开创了龙城饮食界麻辣口的先河,独一无二的东西自然是会大受欢迎。

仅仅几个月的时间,徐家熟食店的麻辣烧肉和麻辣香肠就已经在附近小有名气,就连居住在市区别的区域的市民,都有慕名而来要买着尝尝鲜的。

在这两样拳头产品的带动下,徐家其他熟食卤味的销售量也有了明显的提升,徐家店里现在的东西,基本上过了下午就已经全部卖完。

面对供不应求的状况,李桂荣和徐宏伟夫妇已经开始扩大熟食的制作量,也因为这边的生意太好,他们现在已经逐渐放弃了乡下的生意,将重点转移到了市区。乡下那边只是留下了几样常卖的卤味调料配比和一些老卤汤给老头和老太太,现在每周追着集市,推着自行车去贩卖卤味的人已经变成了徐老爷子。

老爷子年过六十依然精神矍铄,每个集市都定量制作出一些卤味,每次都是卖完就走,他只是想趁着还有力气的时候给自己和老伴多赚一些养老钱,可不想太受累。

但这样却变相走向了饥饿营销的路子,反而让老爷子摊位上的东西越来越好卖。

于是徐家卤味很好吃的消息就在龙城远传越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