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0页

吏部尚书冯举当天下午来到倦侯府,却没见到几个人,蔡兴海和王赫正在调查各人及其随从的背景,大多数人都未获准进府。

这天傍晚,蔡兴海送上来第一份报告,排在最前面的人正是侍卫孟娥。

报告尽量简洁,不做判断,孟娥的出身、行为都被一条条罗列出来,大部分对皇帝来说都不是秘密,在最后,蔡兴海以粗笔写下一行字:十月初七、十月十一,孟娥两次在傍晚离府,次早方回,不知去向。

第三百八十九章 替换之道

赵若素是一位比杨奉还要严厉的教师,同样的直言敢谏,只要皇帝还没愤怒到要杀人的地步,他什么都敢说。

“陛下不应该允许东海王私下抓人。”一见到皇帝,他就说出这么一句话。

“那是刺客,东海王需要便宜行事。”韩孺子辩解道。

“问题就在这里,东海王知道自己可以便宜行事,京兆尹知道吗?”

韩孺子不语。

赵若素继续道:“东海王与宿卫士兵闯进客栈抓人,按大楚律法,此事理应层层上报,直达京兆尹府,京兆尹眼下有两种选择:一是猜到抓人乃是陛下的圣旨,于是隐而不报,将案子就此压住;二是秉公执法,派人登门,要求陛下解释清楚。陛下更希望看到哪一种?”

“京兆尹府会让陛下亲自解释?”

赵若素摇头,“京兆尹府的官吏只要进入倦侯府的大门,哪怕只是一名普通的宿卫士兵向他解释,在外人看来,也是陛下在做解释。”

韩孺子露出微笑,“外人眼中的皇帝总是与真正的皇帝不同。”

赵若素拱手,“正是,陛下若不重视‘外人眼中的皇帝’,两者的差别就会越来越大大,当陛下觉得有些事情不可理解的时候,问题往往就出在这里。”

“嗯,朕不喜欢有司找上门来,这一整天都没人来,应该不会来了吧?”

“大概如此,可是不来的话,后果更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