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1页

扶余国已经连派数拨使者认罪乞降,朝廷正常接待,只是不准他们见皇帝。

西域那边的邓粹与张印消息最少,他们先要稳定西域诸国,统一力量之后,再去昆仑山以外筑城。

大楚就像是一张棋盘,韩孺子则是棋手,手握棋子,东放一枚,西落一子,有的是必争之地,有的是长久之计,对手不只一位,他却丝毫不惧,反而为之兴奋。

内忧外患当然不是好事,韩孺子却迷上了排忧解难的过程,比任何时候都能深切感受到什么是真正的皇权,朝廷虽然运转缓慢,但是只要操作得当,皇帝的意志与命令总能在千里之外得到执行。

天下四方,到处都有人为皇帝效力,韩孺子只恨一点,消息来得太慢,常常需要十天半月才能送到他的书桌上,再回信时,那边的事情已经结束,不需要皇帝出主意了。

这也是韩孺子愿意与宰相、与朝廷官员和解的重要原因之一,离得越远,权力越走样,必须借助大臣们多年传承下来的规矩与惯例,才能保证皇权不会被遗忘。

整整十天之后,赵若素那边还是没有动静,一件早就被皇帝遗忘的事情却发生了意外。

意外消息是金纯忠带来的。

金纯忠不愿当匈奴人,宁愿无官无爵,也要跟着皇帝一块回京,因为没在大楚这边立过功劳,所以被安排在倦侯府中,与晁鲸等人一块待命。

韩孺子不急着任用此人,金纯忠也不觉得委屈,老老实实地留在府中等待机会,但他每隔几天总能见一次皇帝,算是一种特权。

金纯忠一般时候没什么事,如果皇帝太忙,他甚至不说话,待一会就走,今天他却一直留下来。

韩孺子终于注意到金纯忠的异常,抬头问道:“有事吗?”

“一件小事,陛下。”

“稍等。”韩孺子将手中一份策疏看完,这是南越郡的一名武将所写的剿海盗策,条理清晰,颇有独到之处。

“好了。”韩孺子再次抬头,用笔在纸上画了个圈,并将武将的名字记在心里,打算见过本人之后再做决定。

金纯忠上前两步,“微臣冒死陈言,敢请陛下恕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