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6页

韩孺子想说杨奉起码能结识一位仗义之人,也算所得,马上又将话咽回去,因为他终于明白过来:杨奉从前是文人,后来当太监,懂帝王之术,在官场中也能游刃有余,但他骨子里是一名江湖人。

杜摸天、杜穿云爷孙在倦侯即将称帝时飘然而去,丑王在立下大功之后甘愿接受流放,杨奉正在做出同样的选择,他们都将人情看得太重,宁可让别人亏欠自己,而不是自己亏欠别人。

杨奉拒绝参与后宫之争,因为无论胜负他在人情上都是输家。

韩孺子忍不住想,武帝当初屠杀豪侠,真正的原因大概不是这些人有叛逆之心,而是他们不肯为帝王所用。

“杨公是要追查圣军师吗?”

“嗯,无论怎样,他肯定与淳于枭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我得到消息,叛军兵败之后,圣军师先是逃至海上,如今很可能回到了云梦泽。”

“既然如此,朕给你两项任务。”

“请陛下降旨。”

“太祖宝剑尚还流落在外,可能就在圣军师手中,你要找回来。”

“是。”

“英王乃武帝幼子,为奸人所掠,同样流落在外,你也要找回来,而且要保证他的平安。”

“遵旨。”杨奉深深地躬身,起身之后又加上一句,“谢谢。”

寻找宝剑与英王虽然都很重要,但还不称不上当务之急,皇帝布置这两项任务,其实是给杨奉一种公开的权力——如果只是查找一个传说人物的下落,实在不值得朝廷大动干戈,甚至没法宣之于口。

圣旨必须成文才有效力,但杨奉并不急于一时,准备告退。

韩孺子还有一件事需要请教,“关于宫中……杨公可有建议?”

“内事咨询刘介、景耀,外事多问赵若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