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1页

韩孺子最后看向刘介、张有才等太监,沉吟良久,说:“若有万一,你们随朕左右。”

众太监躬身,将这当成自己的荣耀。

“拿纸笔来。”韩孺子道。

太监们随身携带着这些东西,立刻有人托举小案,有人铺纸研墨,韩孺子提笔写下一道圣旨,他不能只让读书人逃回京城,总得给他们一点凭证。

刘介捧出随身宝玺,韩孺子盖在圣旨上,折叠之后却不知该交给谁,这是万一之后的备用圣旨,不能现在就交给读书人。

东海王?韩孺子还没信任他到这种地步。

正犹豫间,崔腾气喘吁吁地跑上来,愕然道:“大家都在,怎么没人叫我?”

找到合适的人了,韩孺子又一次转身望向城外,匈奴大军退却的速度更快了一些,有人正在离城十里的路上搭建临时帐篷。

金垂朵或许可信,可她能威慑住右贤王,让他眼睁睁看着和谈而不进攻吗?

第三百四十二章 皇帝的困扰

匈奴人如约后撤,距离临时搭建的谈判帐篷十五里左右,比楚人多出五里,但是地势平坦,没有城墙阻隔,一旦发起进攻,这点劣势很快就会消失。

帐篷选的位置不错,正好在一座高地上,视野开阔,王赫骑马守在外面,遥望匈奴人大军,随时准备发出警示,孟娥则跟在皇帝身边。

匈奴人一方也是如此安排:两人进帐,一人守在外面,此人却不怎么关注晋城一方的动向,下马坐在一块石头上,仔仔细细地擦拭刀身,偶尔瞥一眼皇帝的侍卫,面露不屑。

金垂朵不认得孟娥,也没看出她是女扮男装,进帐之后像匈奴人一样坐在毡毯上,随从守在身边,看样子对这次谈判也不放在心上。

只有金垂朵在意。

“你不该带这么点儿人北巡。”金垂朵第一句就带有指责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