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页

衡阳侯茫然地说:“天哪,柴家要被灭族了。”

七八十位柴家人,叫上各自的仆人,二百多人冲出柴府,直奔皇城。

谣言总是跑得更快一些,柴家的众多亲友,以及更多毫无关系的人,从四面八方汇入进来,一些大臣放弃观望姿态,本人不露面,也要派子侄出来相助。

快到皇城南门的时候,柴家人的队伍已经增加到四五百人,一路叫喊,谁也不知道要做什么,都以为大事已定,他们只需捧场。

一群书生拦住了这些人。

京城的读书人已经在南门外聚集了好几天,向朝廷请愿立刻出兵抗击匈奴,期间被宿卫营抓走一些,结果召来更多的人,上官盛有别的事情要忙,干脆对他们置之不理。

在青石板上跪了几天,读书人早已疲惫不堪,在他们中间同样谣言四起,一会说倦侯即将称帝,登基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接受他们的请愿,一会又说太后震怒,很快就要让宿卫骑兵血溅南门。

柴家人的谣言先行一步到达,与读书人的谣言融合,倦侯称帝更显得证据确凿。

但读书人毕竟是读书人,即使在头脑最糊涂的时候,心里也存着礼仪。

“倦侯曾经出过京城,也就意味着他放弃了争位。”一名读书人大声道。

街上的人群一下子安静下来,不明白自己之前为什么会忽略如此显而易见的事实。

读书人马上补充道:“可倦侯根本不需要争位,他是桓帝长子,本来就是皇帝,为奸臣所误,被迫退位。继位皇帝是镛太子遗孤,镛太子被武帝所废,武帝之命不可改,镛太子遗孤称帝不合大统,乃是伪号。当今圣上仍是倦侯,他回京是要拨乱反正,不是争夺帝位!”

众人豁然开朗,倦侯被废之时无人吭声,现在却都义愤填膺,“对啊,倦侯本来就是皇帝。”“为什么要让倦侯退位?天理何在?”

皇宫南门外的聚集者很快就超过了千人,附近的各大部司大门紧闭,没有一个人敢出来管闲事。

皇宫城墙之上,宿卫士兵严阵以待,但也没有下来驱散人群。

第三股人群稍后赶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