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页

灵儿听戏听得眼睛都直了,看到顾銛看她,竟红了脸低下头。眼珠一转,复又抬头,笑着糯糯地叫了声“二嫂”,小虎牙闪着小机灵。

“顽皮!”安夫人笑着说,“你祖母早就说了,要叫顾公子。”

灵儿也不羞不恼,只是嘻嘻地窃笑,好像得了什么秘宝。

再看灵儿身边的月娥,自打顾銛回头,月娥就一直低着头,可她手中紧紧地绞着一方帕子,勒得一双纤纤玉手指尖发紫,关节煞白。顾銛心下了然,看来又是安韶华的风流债,自己被迁怒了。顾銛撇了撇嘴,觉得莫名其妙被人恨上了有点冤枉。转头看罪魁祸首一眼,安韶华跟顾銛对视了一下,马上笑了,笑得春风十里,一脸无辜。顾銛面无表情,内心竖中指。啊!忽然好想说脏话啊。

不过话说回来,表哥表妹,古代言情的标配啊。建国后禁止近亲结婚,才刹住了这一风气。什么“知根打底”,什么“姑姑/舅母做婆婆不会磋磨媳妇”,之类的等等。这些都是“别人说”,要顾銛自己说,这事儿的根源就在眼前这个人——安韶华。

这个安韶华,真是个情商为零的直男癌啊。也不看看自己那流光院内院是什么样子,只是一味地往回带人,跟有什么收集癖似的。自以为是燕肥环瘦各样儿的来一个这样就算风-流,其实呢?妖孽横生,龌龊滋长,妖魔鬼怪各显神通。

自己要不是有先见之明带着小豆苗跟景和早早搬出来,现在指不定什么样的。那样的腌臜地方,不利于小朋友身心健康。

不过话说回来,古代人早熟,是不是跟从小耳濡目染有关系?

--------------------

作者有话要说:

周末开始,忽然想写一下顾銛的父母——啊不是,是父父。花了两天时间愣是憋了个苦大仇深,感人至深,闻者伤心见者流泪的故事,从几十年前开始写,愣是把顾老公爷写成一个被命运摧残的小白菜,有一颗铁血真汉子的内心,外加风雨交加电闪雷鸣的命运。撒的一手泼天盖地的好狗血。昨晚兴冲冲地发给基友君显摆,结果基友君说“不想看回忆”。

于是,有了这章新鲜热乎的。

两章之内上肉菜。好吧,最多是闻个肉味儿。

说到肉味儿,我家油烟机大概有问题,一到饭点儿,全楼道吃啥我都能闻出来。相当满足人的偷窥欲了。

第14章 无事

请安过后,时辰还早。安韶华忽然很想去衙门看看。昨日纳侧礼上,上峰刑部司员外郎裴大人亲自说,给自己三天休沐。当时自己为了这三天休沐,还连干了三杯,木着舌头说了一筐好话。结果一觉醒来,总觉得自己像是几十年未曾踏入公门,竟有些想念了。

刑部下设四司,安韶华如今在刑部司担任令史,从六品,每日复核各地报上来的案子,若是同意原判,则交与主事。若是有疑问,则去员外郎处讨教,也可以查访。这个职位,想要清闲自然可以清闲,想要有所作为只要潜心研究案子,假以时日定能有一番作为。

草草用了早饭,就出了门。虽说还算早,却已过了点卯的时辰。安韶华也不着急,带着福贵晃晃悠悠地往那“六扇门”走去。几年前,三司还是三司,老百姓无事宁可绕路也不往这边走,有事非要从这里过的也是一路猫着腰小跑。看上去各个都心虚。

也就是近几年,忽然京里开了两家茶楼,请了两个盲眼口技师傅,跟那说书先生搭档着讲那些古怪离奇的案子,什么“阴阳扣案”,“无头女尸案”,“红衣女鬼案”,每天只讲小半个时辰,一个案子要讲上个半个多月,三司变成了“六扇门”,六扇门里出了好多神捕,有能飞檐走壁的,有能跟死人说话的,有能见微知著的,有擅长推理的,也有擅长打听事儿的,擅长打入犯罪团伙内部的,还有那擅长在公堂上让嘴硬的犯人不小心说漏嘴从而认罪的……不一而足。

稍有点办案经验的都知道,本朝只重物证不重人证,更没有讼师站在堂上跟神捕扯着脖子叫嚣的场面。讼师跟状师一样,都是帮人打官司的,一般不涉及人命案子,都是三瓜俩枣一块地的纠纷。但是老百姓不知道啊,这说书的也着实说得好,人们都爱听。而且不犯忌讳,大人都是青天,神捕都是一心为公,偶尔还有讲告御状的,皇上那可是真的爱民如子。不知不觉间,老百姓对“六扇门”的看法,就这么变了。

尤其前些日子,那说书的杜撰出“左右二使”,这六扇门左使,长得美得不像凡人,偏爱一袭白衣,轻功高超,聪慧非常,却冷心冷面,终日不见笑颜。那六扇门右使却是个古道热肠,爱笑又莽撞的少年,一身极好的功夫师承蓬莱仙,可惜在山上长大,是个极好骗的。总是爱上那美丽的女嫌犯,被利用,被抛弃,最后被左使救下。周而复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