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页

杰特利卡总是沉稳自若的语调变成了毫无生气的陈词,嗓音也嘶哑了。当顾虑重重的心态遇到了电闪雷鸣般的打击,崩溃在所难免,安格洛心痛欲死却无处宣泄——鱼雷既已袭来,就让这一切在华丽的战火中痛快地结束吧!

按照海军作战标准搭载弹药的“加特林”号大概算不上炸药盒子,它的5英寸舰炮弹药主要储存于两个弹药库内,再加上防空枪炮的弹药储备和深水炸弹,加起来接近百吨,前两枚鱼雷虽然没有引爆弹药库,但它的主体架构已经在剧烈的爆炸中近乎解体,残破的舰壁不再能提供直接的防御作用,当第三和第四枚鱼雷袭来之时,舰上已经没有人试图作出任何形式的抵抗或者规避,装载着200多公斤烈性炸药的533毫米口径分别钻进了它的舯部和尾部,如果这是一次严格的鱼雷演练,毫无疑问,攻击者并不能获得很高的分数,因为它们从区区数百米的距离连续向一艘驱逐舰发射了12枚鱼雷,3333的命中率尚且不提,将如此多的宝贵鱼雷耗费在一艘2000吨级的轻型舰艇上也显得过于奢侈,然而真正的王牌善于在实战中判断形势。这艘美国驱逐舰在第二轮鱼雷打击中彻底燃放——海战中最惨烈的情形莫过于内外作用造成的全舰大爆炸,几吨、几十吨的金属部件像是薄铁皮盒一样扭曲变形并且飞了起来,血肉之躯往往在一瞬间彻底改变了构造,撕裂、碳化乃至成为随着气流飘散无形的细碎颗粒,那些坚硬的金属或非金属碎块获得了近乎子弹的速度,它们无知而又无情地向同一个国家开采、冶炼、铸造、焊接的同伴袭去,对坚固的装甲起不到本质的破坏作用,对那些暴露在甲板和防空战位的舰员却是极其致命的打击,“波士顿”号舰尾到舰舯的一大片区域遭到了这种高速碎片的横扫,那里霎时间血流遍地、哀嚎一片!

安格洛终于步了杰特利卡将军的后尘——躯体健在,灵魂却已垮塌。他踉跄着从扶栏处后退,恍然转身,看见远处火光跃动,映照着拥有宽大甲板的落魄舰影,而那孤独的守护者有的只是单薄的身躯和不甘的意志。当潜艇技战术再一次涅槃升华,哪怕只是剑走偏锋的孤注一掷,也足以让这些曾经的胜利者败得毫无还手之力。

第56章 神落凡间?

噼噼啪……

一阵划破暗夜的闪电过后,响彻天际的滚雷袭来,劲风用力摇动窗户,湿重的空气像是能直接挤出水来。林恩毫无留恋地钻出被窝,光脚踩着地板走到窗旁。大自然的力量总是这样的令人敬畏,相比之下,人类的力量曾经无比渺小,但科技的发展不仅让这个种族站在了地球食物链的顶端,更让他们一步步获得了比肩自然的可怕摧毁力。从火药到核能,人类终于从相互杀戮跨上了毁灭世界的台阶,可以说,他们正带着骄傲的心情在体验自酿的危机。

合拢窗户,飘摇的窗帘顺从地垂了下来。时钟滴答滴答的走着,偌大的雨点杂乱无章地打在窗户玻璃上,林恩已觉睡意轻浅。他转身走到书房,拉开椅子、拧亮台灯,打开抽屉,那里面正静静躺着一个印制精美的信封。从拆口处抽出半张信纸大小的卡片纸,卡片纸最上部那只威武霸气的“帝国雄鹰”失去了落脚的圆环,回归了张开双脚、伸展四只脚趾的“魏玛鹰”。卡片中间一多半是特别定制的印刷字,留好的空格上是蓝黑色墨水写下的苍劲字迹。

尊敬的雨果·霍斯特先生:

您以正义的方式表现出了对德意志的绝对忠诚和热爱,鉴于您在政治外交方面的非凡才华,我们很荣幸邀请您加入德意志国家临时政府外交部,任德国驻荷兰代办处二等政治秘书。如若接受任命,请于接到通知的15日内前往德国外交部柏林办公室报到,愿您在新的职位上工作顺利。如因为特殊情况无法赴任,也请尽快向我们提交书面说明。

此致

德意志国家临时政府内阁人事委员会

1947年3月29日

雨果·霍斯特是林恩重回德国的新身份,因出生地政府机构和教堂设施在战争中遭到毁灭性的破坏而致个人档案不全,官方资料仅能追溯到他进入洪堡大学哲学系就读,接着毕业时又赶上了战争结束,从未在德国军队或官方机构服务,而是在红十字会工作至今。档案不全的问题在这样一个几乎被战争完全摧毁的国家算不上特殊,此前拿着德国红十字会的工作证件,林恩在盟军占领区的活动基本未受到阻碍,也没有人不怀好意地质询他哲学知识。当然了,外交部门可不是红十字会那样中立性质的非官方组织,它在政府框架中的位置还是相当重要的。当然了,二等政治秘书在大使馆里只能算是不太起眼的小角色,大致相当于军队里的士官,如果将来有机会转到领事馆任职,在那里也才勉强够点份量。

以个人能力特点和经历来看,林恩跟外交部门属于八竿子打不着的那种关系,除非有一天成为军界强人从军事角度出发涉猎政治外交,如果只是单纯为了掩饰身份,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职位就已经非常好了。眼下的背景是冯·巴本和沙赫特得到盟国支持组建德国临时政府,而在这之前希特勒政权统治这个国家已经长达12年,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几乎都为纳粹份子把持,这些官员在战争结束后外逃一大批,被盟军逮捕关押一大批,还有一些通过和盟军妥协合作而得到赦免,但个人已是臭名昭著,在这样的情况下重建政府也就意味着大量跟第三帝国政权军队没有瓜葛的新人将成为政界的新力量。而就在林恩全身心投入纽伦堡行动的这段时期,帝国高层的手已悄然伸进了冯·巴本和沙赫特领导的德国临时政府,除开那些曾在第三帝国担任过显赫职务或拥有较高出镜率的“大众脸”,许多原本默默无闻的帝国人员都安插到了各个部门。这样的大手笔自然是由元首钦定,帝国情报头子安德里在其中肯定也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而且它还有个响亮的名头——“骨骼植入”。

在林恩看来,所谓的骨骼植入不过是借尸还魂的策略,若要在战后的军政界谋取合法地位,他自己最初的设想是在巴伐利亚、黑森或符腾邦这类邦州的地方政府部门物色一个职务,或进入名义上由冯·魏克斯元帅领导的德国军队,区区一个驻外大使馆的二等秘书与真正的国家骨骼相距多远,林恩无从丈量,但就他所知的情况,这已经算是帝国渗透人员中所获得的地位较高的职位了。仅从这方面来看,冯·巴本和沙赫特仍受帝国控制或倾向于支持帝国复辟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也许他们压根就不知道元首和帝国组织在战后的存续。

驰骋沙场的职业军人,不入流的小外交官,孰优孰劣、何去何从貌似一眼可辨。也许是考虑到两者间的落差,帝国大本营在下达的指令中有些画蛇添足地捎了一句——“可充分利用外交豁免权之便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