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页

“当然,尊敬的加尔戈将军!”罗滕巴赫少校联连忙转身过来走到帝国绝无仅有的“特别中将”身旁。

“能否借这里作个无记名、无责任的问题调查。”林恩轻声提出自己的要求。

罗滕巴赫少校想了想,做了个请便的手势。

“诸位同志!”林恩拍掌道,“有个关系到参谋决策的忙想请大家帮一下,这是一个不记名、没有任何责任的问答。在你们看来,战争中海军规模、技术和战术这三类最重要的是哪个。”

艇员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个既不算最年轻、也不是最年长的海兵士官最先答道:“规模!”

接下来,指挥舱里的其余五名艇员大都给出了相同的答案,唯有一人回答“战术”。

“您觉得呢?”林恩没有拉下这里最后一人,罗滕巴赫少校。

少校犹豫了一下,答说:“三个因素都是关键,如果非要说最,我觉得是规模。”

这应该是德国海军官兵对两次世界大战的切身总结。

林恩点点头,他其实想知道普通官兵觉得冒极大风险救出被拘押的德军将领值或不值,但直截了当的问大家恐怕不会说出真实想法,换个方式也能达到最基本的目的。一群好的将领对赢得战争的贡献是无可替代的,但没有一群好的将领未必就会输掉战争,国家实力才是战争天平的最大决定因素。想通了这个道理,林恩也就对后面的事情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思路,这才安下心来睡眠。

16个小时后,林恩精神抖擞地站在了元首和隆美尔元帅面前,端端正正地行了礼。

距离上次见面才过了一个多星期,元首依旧展现出那种与常人印象截然不同的和蔼与平静,尤其那一头宛若初雪的银发,乍看上去就像是个阅览世间一切的老者,胸怀似海。

被许多人誉为帝国军神的隆美尔捧着记录本坐在元首办公桌右边临时设置的椅子上,整个基地内也就他能够在元首办公室获得这样的待遇,要知道就连戈培尔也只能顺从地在一旁站着。不过,以往照片上目光深邃而狡黠的“沙漠之狐”也不再是从前的样子,1944年在法国战场遭遇盟军空袭所受的重伤使得他面容有了很大变化,当时颅骨破裂、颊骨粉碎,尽管德国医生高超的外科技艺保住了他的姓名,但粗长的疤痕和失明的左眼便从此与这位声名显赫的德国元帅相伴。

在他那只仅剩的眼睛里,林恩看到了无奈背后的冀盼。

“汉斯,你介绍一下情况吧!”元首温和的开口了,情报长官安德里从林恩一进来时就毕恭毕敬地站在办公桌正对面的地图下,他应了声“遵命”,遂看了眼林恩,用公事公办的语气说:

“去年10月,盟国所谓的国际军事法庭在柏林举行了第一次审判,没有对任何人定罪,他们公布的所谓被告一共有24人,包括奉元首之名临时执掌帝国军政管理权的卡尔·邓尼茨元帅,前空军总司令赫尔曼·戈林帝国元帅,前帝国外交部长约阿希姆·冯·里宾特洛甫,最高统帅部总参谋长、陆军元帅威廉·凯特尔,鲁道夫·赫斯……”

听到鲁道夫·赫斯之名,林恩一点都不觉得意外,只是对应这位曾经轰动世界的显赫人物却没有任何的头衔,安德里不可能在这件事上擅自为之,这自然是受到了元首的指示或者暗示。在这份冗长的名单上,有些人带着“前任xx”的职务前缀,有些人则是战时职务的正常称呼,这显然是在挑明元首对他们认可与否的态度,而排序也很重要。林恩没有说话,而是默默将这些记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