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页

有了矿石,冶炼工厂的设立也就顺理成章了。这一次,在北美已经站住脚跟的劳伦茨·巴赫也派人来帮忙了,他们年前在美国收购了一家老牌的冶炼工厂,以投资之名跟“北欧矿业联合公司”签署协议,由美国企业在特隆赫姆设立了新的冶炼厂,也已经算是世界上唯独最高的冶炼企业之一了,但疯狂的牛仔们似乎有意挑战业界的种种传统规律,他们紧接着又在挪威最北端的港口城市特罗瑟姆成立了一家规模较小的分厂,既从挪威本地购入铝矿石进行冶炼,也从临近的瑞典购入铁矿砂,预计全面投产后的年产量在2万吨左右,虽然挪威本地出产优质的原煤,但这家分工厂冶炼金属每吨的成本比在欧洲其他区域要高出百分之二十以上。

一行多人在奥斯陆逗留,林恩的意图可不只是看着这些挂着不同国籍的公司进行频繁的暗箱操作,而是盯着挪威政府手中的那块“烫手山芋”——“提尔皮茨”号战列舰残骸。很快的,从瑞士厄利孔-匹菲尔公司派来的代表也抵达了挪威首都。事实上,厄利孔方面的经营者对于这条拆去了主要武器和装备的“搁浅鲸鱼”并不感兴趣,基本上属于匹菲尔方面一厢情愿的行为,只不过根据当初的合作条款,匹菲尔公司方面有权顶着联合企业的大帽子来进行资金额度低于5万英镑的交易(提尔皮茨号残骸在历史上贱卖12万挪威克朗,折算下来还不到1万英镑)。

不出林恩所料,匹菲尔男爵的次子、自我压力颇大的青年西格弗雷德·冯·匹菲尔作为公司代表前来,同行的还有那位前德意志第二帝国时期的海军军官、在瑞士居住二十多年且早已获得瑞士国籍的奥托·瓦尔德曼。虽说瑞士厄利孔军火公司的实际运营规模还达不到真正的大企业级别,但它的名气实在太大了,挪威政府官员非常客气地接待了这些自带翻译的瑞士人。为了显示收购的诚意——事实上也是林恩提出的建议方案,厄利孔-匹菲尔公司代表向挪威方面提供了全盘的收购计划,包括“提尔皮茨”号残骸的具体用途:发行四个系列总共二十万至五十万枚纪念币,以订制的方式为二战期间各国沉没的4000多艘舰船制作模型,以及在临近该舰沉没地点的特罗姆瑟港修建一座全金属的战争纪念碑。很显然,这是浩大而积极的战争纪念工程,唯一有利于企业推广的便是在每一项产品上注明厄利孔-匹菲尔的名称。挪威官方虽然没有立即给予答复,但官员们私下里对瑞士企业的提案称赞有加,而且瑞士人原价加后期分成的开价也让他们很感兴趣。若是纪念币和模型的销售良好,收益可能远远超过他们的最初预期。

尽管“提尔皮茨”号实实在在地侧躺于挪威的陆地架上,在它有限的“生命”里,多数时光也是在挪威的领海内活动,然而它的处置权并不完全抓在挪威政府手中。就在厄利孔-匹菲尔公司的代表抵达奥斯陆并向挪威政府提出收购方案后不久,两位英国将军“空降”奥斯陆,他们在英国驻挪威外交武官的陪同下拜谒了挪威首相,而这一切都被帝国方面部署在奥斯陆的情报眼线观察到了,消息也在第一时间传递到了安德里和林恩这里。

“意料之中。”安德里说,“提尔皮茨号是英国空军击沉的,为了我们的‘北方皇后’,他们当年可花费了不少气力,使出了各种手段,还损失了不少人员,连带着本土舰队相当一部分力量都被牵制在北部海域。我一直以为他们在战争结束后会将这艘战舰的残骸买去拆卸,就像是他们对第二帝国那些海军遗物所做的。”

帝国战略参谋部情报长官所说的情况,林恩大致知道一些。第二帝国战败后,公海舰队主力作为战争赔偿被押送到了英国的斯卡帕弗洛,停战条约正式签署前,随舰的德国海军官兵因为误听传言而担心自己的战舰会被用来攻打自己的祖国,因而在军官们的带领下凿成了被扣押的多数战舰,这便是第一次“彩虹行动”。后来英国人将其中一些舰艇打捞起来,或用于舰炮射击试验,或直接拆解成为废钢铁。

“你说……他们会不会是来调查出资者身份的?厄利孔公司倒是没什么问题,可匹菲尔公司毕竟跟德国有那么点关系,古板的英国人可不会忘记两次世界大战所吃到的苦头——在大西洋底下,多半的残骸都是被德国海军击沉的英国舰船!”

“必然!”安德里坦然回答说,“如果我是英国人,也一定会好好调查出资者的身份背景,看看他们购买德国战舰残骸到底有什么目的。话说回来,加尔戈长官,你的建议还真是绝妙……纪念币、模型还有纪念碑,这些完全符合各方面的胃口,目前我们最大的竞争对手一个是苏联人,英国政府不乐于便宜他们,还有一个就是挪威本地的废钢材回收企业,他们的竞争力也不如我们。”

对于曾经的上司半调侃自己为“长官”,林恩虽多次抗议无效,但每一次还是要提一提,然后打趣说:“若是英国那边能够顺利通过,我们完全可以无偿赠送英国女王和英国政府一套纪念币,连同他们被击沉的2700多条商船模型。”

“那成本还真挺高的!”安德里一语双关道。

“在俾斯麦号沉入深海的情况下,提尔皮茨号是目前唯一可见的德国大型战舰了,若不是政治气氛糟糕,将它变成一处旅游景点也是不错的主意。”林恩前面打着哈哈,后面才切入正题,“说到这里,老长官,我们什么时候能够开始第一期的战俘偷渡计划?”

安德里转头看了看挂在墙上的日历:“严格意义来说,我们去年就已经开始了这个计划,主要是和盟国方面分管战俘事务的官员打交道。就现在的情况来看,苏联那边反而比较好沟通,像是在西伯利亚,每个月因为各种原因死去的战俘成百上千。既然有人肯卖,那些战俘营的管理者还巴不得脱手呢!”

第131章 瑞典攻略

就在林恩和安德里的谈话后不久,从瑞典政府传来内线消息,英国方面无意在“提尔皮茨”号残骸的问题上设置障碍,在了解厄利孔-匹菲尔公司对这艘废弃战舰的购置方案后,两位英国将军表示了原则上的理解和支持,但要求挪威方面在协议正式达成前须与英国政府进行二次沟通,届时英国政府将视具体情况提出附加要求并签署一份三方面的备忘协议。

听到这个消息,林恩、安德里以及考特兰德虽是松了一口气,内心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对于曾经威震欧洲、如今基本和一条死鲸相仿的“提尔皮茨”号,挪威人本身并没有太多的芥蒂,反倒是被德国海军折磨了快六年的英国人应该对战争期间沉没的近三千艘各式舰船耿耿于怀。事实上,驻挪威的德军部队投降后,英军很快就派出包括舰艇工程专家在内的海军人员进行了实地勘测。客观公正的说,德国的主力战列舰技术并不全面,在设计、雷达装备、防空武器这几个重要方面都存在较大的隐患,但俾斯麦级的火力、速度还有超群的抗击打能力使得它们成为这场战争中最可怕的海战对手。相较而言,英国皇家海军最新一级战列舰——已经处于舾装的“前卫”号,根据实战经验改进了舰体水密隔舱结构,且在乔治五世级的基础上提升了防御性能,重新设计了舰艏舷弧,舰艏干舷提高,增设防浪板,提高在恶劣海况下的航海性能,优化的舰型设计,舰体的长宽比适中,舰艉采用方形艉,提高了推进效率,还装备了比较完备的雷达火控系统。除对空、对海搜索雷达外,不仅主、副炮装备了火控雷达,各种口径的防空火炮也装备了炮瞄雷达。纸面上,造价昂贵的“前卫”号除了火力之外,在各方面都已超越了德国的俾斯麦级,但状态理想下的“前卫”号遇上“俾斯麦”号或“提尔皮茨”号,鹿死谁手还真很难说。然而德国毕竟已经战败,不再有任何一艘军舰能够和皇家海军抗衡了,这也是真正让英国人放下恐惧、保留自尊的至关重要的因素!

在挪威逐步扫清了障碍,执行“春雷计划”的一行人直接从挪威奥斯陆动身前往瑞典斯德哥尔摩,而在这之前,确切的说是他们前往瑞士后数周时间,帝国除了从“避难所”基地派遣人员在挪威联络间谍、查探信息以及打通关节,同样派遣了经济和工业方面的专门人员前去瑞典以及芬兰从事前期铺垫工作。这两个北欧国家在历史渊源、民族习性等方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1941至1944年,大约有1500名瑞典志愿兵在芬兰服役,但这两个国家在近代百余年间却逐步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尽管在前期合作关系上,芬兰人和第三帝国显然走得比瑞典人更近一些,但在林恩的规划中,瑞典的重要性却比仍在履行密约的芬兰更大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