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页

带着这样的想法,林恩遂将目光转向大厅外围,关注那些当下并不耀眼但实力却不差的在瑞企业家们。考特兰德夫妇已经到场,与之同行的还有凯撒防务公司的第二位西班牙股东、赛特迈公司名正言顺的投资者之一马努尔·阿尔瓦雷斯,效忠弗朗哥政权的情报官。尽管第三帝国已经倒台,在战争期间除了直接参战几乎从各方面给予轴心国阵营支持的西班牙人居然没有背弃双方首脑之间缔结的私人密约,这在林恩看来也算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奇迹了,毕竟弗朗哥其人给史学界留下的广泛印象是冷酷无情、见风使舵,也是二战结束后唯一一个法西斯独裁者,并将这种独裁政权向后延续了整整30年。

对于西班牙方面给予支持的诚意和限度,林恩从一开始就保持着谨慎态度,并建议己方情报部门在各项行动中尽可能减少对西班牙方面提供的假身份依赖。不过在瑞士活动期间,西班牙官方秘密提供的合法护照以及赛迈特军火公司的鼎力支持还是给林恩的计划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促使“凯撒防务公司”在很短时间内就完成了从筹备到成立的关键环节。

作为合作投资者,表面上的文章还是要做的。林恩过去跟考特兰德以及阿尔瓦雷斯轻松自然地打了招呼,相互确认了周围环境没有出现可疑情况,然后带着黛娜继续在宾客们中间游走。在瑞士的两个多月,前面一多半时间是在日内瓦度过的,通过各种场合结识的商人和企业家不少,虽然真正有合作的寥寥无几,闲聊式的交谈中仍能够获得不少有价值的信息。从当下的大环境以及这些务实的工业企业家现场所谈的话题,林恩明显感觉到即将到来的一年将会是新企业不断冒头、老公司谋求复苏的阶段,所以人们大都在围绕投资、借贷以及那些曾经显赫的名字展开交流,这其中甚至包括了欧洲最老牌的枪械制造企业、传奇的毛瑟公司,制造了38手枪、g43半自动步枪的德国老牌军工企业瓦尔特公司。德国战败后,毛瑟公司和瓦尔特公司在德国的工厂都被盟军接管,前者遭到法国军队的蓄意破坏,工厂设施全面损毁,后者的机器设备则由美国按照波茨坦协议全盘移交给苏联人,能用的悉数都被运往苏联腹地作为重建工业之用。

想要重铸帝国的军事工业,林恩知道,毛瑟、瓦尔特还有莱茵金属这些看似没落的企业在未来仍将发挥很大的作用,只是在战争刚刚结束的特殊时局下,它们是树大招风的目标,直接扶持这些企业进行重建很容易引起盟国方面的关注。因此,林恩目前的策略是小心谨慎地收容这些德国军工企业流散出来的技术人员,名气较小或默默无闻的可以堂而皇之地安排到“凯撒防务公司”,曾在毛瑟或瓦尔特公司担任过技术骨干的,为他们安排新的掩饰身份再予以聘用,并应他们的要求想方设法帮助他们滞留在德国的家人转移到瑞士或西班牙。

“哦哈,是来自北方的青年才俊克纳茨基先生,还有公主般高贵迷人的克纳茨基夫人!”

埃仁·伯努利,经由帕特男爵介绍在日内瓦的斯米凡特马场认识的那位贸易商人和实业投资者,在林恩夫妇还没走近前就嚷嚷起来,此时大厅里的氛围渐渐热烈,人们大都温雅礼貌地交谈着,这种嚷嚷听起来稍有些招摇,但也不至于引来主人和多数宾客的关注。

对于这种将大部分注意力集中在黛娜身上的中年男人,林恩本不想浪费时间纠缠,无奈对方这么热情,旁边又有几个看起来还挺沉稳干练的中年绅士,便挽着黛娜走过去:“您好,伯努利先生,好久不见了!”

“是啊,我就知道这样的盛会克纳茨基先生和夫人一定不会缺席。听说您在巴塞尔接连收购了两家企业,并将它们合并成立了一家全新的军工企业,干得漂亮啊!”埃仁·伯努利很是兴奋地说着,仿佛这笔生意还有他什么功劳似的。

第一次见面时谈得很平淡,林恩后来才从帕特男爵那里知道,伯努利家族也曾有过显赫的历史,但在过去的几个世纪因为政敌打压而被迫离开意大利,辗转法国最终来到瑞士。经过好几代的发展,家族产业渐渐壮大,人脉也分成了好几支。埃仁·伯努利属于在巴塞尔发展的那一支,虽不是领头之人,家底也颇为丰厚,加之在战争爆发前干了几票不错的投机生意,至少在巴塞尔算是有实力的投资者。

“在下只是凯撒防务的投资者之一。”林恩澄清说,然后回敬道:“听伯努利先生这么说,像是也有意转投军工行业?”

埃仁·伯努利眯起眼睛笑了:“看来老弟的消息很灵通嘛!不过别担心,我准备投资的不是枪械车辆这一类普通军工,而是颇具前景的航空工业,真正大手笔的投资。”

虽然无法辨认那双厚重眼皮下的眼眸聚神何处,林恩仍对这话的口吻和最后一句话的内容感到非常反感——这是赤裸裸的炫耀!没错,自己在凯撒工业名义上的投资额只有折合40多万英镑的资金,在汇聚瑞士工业精英的巴塞尔确实算不上大手笔,他所代表的那个帝国也正处于奄奄一息的状态,但它曾经的威风八面让整个世界都跟感到恐惧,它濒死的命运也正受到林恩和同伴们的拼力拯救。有朝一日当它重新崛起,别说是一个瑞士企业家,整个瑞士工业界也只是只硕壮的骡子!

就在林恩酝酿反击的时候,挽着他手臂的黛娜以不亲不远、不媚不厌的语气说:“想来尊敬的伯努利先生是要往法国这滩沼泽地播撒种子,期待秋天时能够获得丰厚的回报吧!”

此言一出,埃仁·伯努利像是冷不丁挨了一巴掌,满脸堆笑顿时僵住了。

周围三位颇有气质的中年绅士也很是惊奇。

“经过六年的战争,英国的航空工业已经达到了空前的规模和水准,而美国,本土从头到尾都没有挨过一颗炸弹攻击的国家,军事工业在战争的刺激下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能效。伯努利先生可能没有亲眼见过两千架四发动机的轰炸机从天空飞过的场面,也没有想过制造这些飞行器的工厂在战后转产在欧洲乃至世界范围内具有多大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