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页

六十人份,一个星期,这个数字顿时引起了林恩极大的好奇。看来加上登艇的党卫军官兵,潜艇上的总人数不会超过60,倒着算来,这艘潜艇上只配备了不到三十名艇员。至于说“一个星期”,按照二战时期德国潜艇的一般航速,昼伏夜出七天最多能够航行1500海里,从这里出发也就刚够驶入北大西洋。难道目的地是寒冷的北极圈?

顺着艇首火炮旁边的舱口往下爬,林恩强忍着腿部和肩部的伤痛,以至于下到艇舱的时候竟有豆大的汗珠顺着发鬓流下。这潜艇内部并不像想象中那样到处是油迹污渍,只是柴油机运转的轰响声很是吵杂,而空间真是有够狭窄,在隔舱之内碰到有人迎面走来,两人都必须侧身贴着舱壁才能交错,隔舱门就更小了,走过时必须低头弯腰。再看那些同样狭小的艇员住舱,多一个人都要规划盘算好,而这一顿时挤进来的可是整整三十二个人!

“23……24……”戴着黑色船型军帽的海军士官用手指点着人数。林恩是第24个进入潜艇内舱的。士官估算了一下,指着艇尾方向说:“前面没位置了,往后面走,去艇尾的鱼雷舱!”

林恩转过身时,沃夫鲁姆已经拎着他的夜视装备下来了,看林恩满头大汗,老兵毫不犹豫地将腰弯下:“来,我背您走!”

前面的平地走动还不算什么,从潜艇的竖直通道爬下来这一趟,林恩大腿伤口疼得厉害,觉得渗血是肯定的,只怕这时候缝合口都快开裂了。可这潜艇里面过于狭窄,沃夫鲁姆又拿了两支突击步枪以及沉重的蓄电池盒子,他咬牙摇了摇头:“没关系,我慢慢走就是了!”

怜悯亦是无奈,沃夫鲁姆走在前面,跟着下来的诺亚本也想要帮林恩一把,但也被林恩婉言谢绝了。

第3章 昏天黑地

好不容易走到了艇尾鱼雷舱,小命是保住了,林恩这浑身上下都虚的慌。以前看图片,觉得潜艇的鱼雷舱还算宽敞,没想到这艇尾鱼雷舱也就跟个小储物间差不多,唯一的一具鱼雷发射管位于正中位置,两边各有一个挂架,此时并没有存放备用鱼雷,而是用毯子简单铺设成了床铺。在沃夫鲁姆的搀扶下,林恩赶紧在左边躺下,歇了好一会儿,这才感觉重回人间。

不一会儿,坦泽、特奇梅尔、布鲁尔和弗雷德里克也都拎着各自的武器装备到来,将这不大的艇尾鱼雷舱挤得满满当当。可怜的坦泽亦受腿伤所累,经过了这么一番折腾,同样是面色疲倦、步伐沉重。

应该是靠近柴油机舱和轮机舱的关系,艇尾舱室的机械轰鸣声显得格外吵杂。即便如此,只要能一直舒舒服服地躺着,林恩也不会有任何怨言,然而引领齐格恩克少校和莫特奇格上尉进来的海军艇员当着众人宣布:这两个存放鱼雷的空架子是给军官预留的“专用铺”。纵然莫特奇格阻止林恩起身让位,那也只是他个人的好意,林恩岂能安心地长时间霸占?

待党卫军人员全部进入内舱,潜艇开动后,一名穿着深色制服的海军少尉来到尾舱,很是礼貌地向这里的党卫军官兵们转达了艇长的敬意和问候,并告知众人,为了腾出艇上的装载空间,潜艇在出发之前削减了艇员数量,可操作岗位和轮值班次并不会因此而减少。为了让这艘关系到全体人员安危的“生命之舟”在接下来的航程中保持顺畅的运转,艇长要求党卫军士兵们也各尽所能地担负一些工作。

介绍过了原由,这位长相颇为端正的海军少尉说:“齐格恩克少校,如果有可能的话,格洛长官希望您能够在他休息的时候代理指挥!”

“恐怕不行!”齐格恩克给出了出人意料的回答,而且也不作任何解释,这让海军少尉很是尴尬。迟疑了片刻,见少校还是没有改变心意的迹象,他说了声“抱歉”,旋即问莫特奇格是否愿意担当艇上的轮值军官。

莫特奇格没有拒绝。

海军少尉顿时如释重负,他看了看尾舱的其他士兵:“余下的人员安排,我想先知道各位有没有机械、机电和枪炮方面的特长!”

看手下的士兵们一个个都很犹豫,林恩便举手道:“我会驾驶各种车辆,还接受过小型船只的操作训练,但时间很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