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页

卡尔的一声轻唤打破了沉闷的气氛,站在公路的转弯处,可以看到前方的旷野中出现了一条比古代城墙还要壮观的军事防线。它充分利用丘陵地势的起伏,将主要防御工事置于具有高度优势的突起之处,正面可以看到连线成片的铁丝网和壕沟、纵横交错的战壕以及堡垒式的永备工事——一眼看去,它们犹如压阵的巨人士兵,以魁梧坚厚的身躯矗立于整条防线的每一个关键位置。它们那坚厚、雄浑而又气势磅礴的身躯让林恩想起了柏林的高射炮塔,这种近乎变态的综合防御工事堪称人类战争史的一朵奇葩。它配备了强大的防空武器,在地面防御战中亦能够形成凶猛的压制火力,而最让人称奇的莫过于它那登峰造极的防御力。同样是以钢筋、混凝土和钢板为原料,德国人将他们在工程方面的技艺发挥到了极致,战后多年,人们在柏林依然能够看到它们的身影,因为普通炸药和工程机械根本奈何不得它们!

林恩从未去过柏林,只是凭着对历史图片和旅游节目的印象,感觉眼前这条防线上的混凝土堡垒要比真正的高射炮塔更矮、更敦实,抗炮火轰击的能力也应该有增无减按——据说在柏林战役期间,苏军动用了他们在陆上最强大的火炮,竟也没能直接摧毁柏林城内的高射炮塔。

沿着公路走近防线,林恩愈发感受到它的“与众不同”,每一个细节在部署上都是花费了一番苦功夫的。例如战壕工事,最外侧的地势相对较低,越往里地势越高,这样一旦苏军突破第一线战壕,位于二线、三线战壕的守军就能够依托高度优势组织拦截火力。相应的,为了避免敌人炮火的杀伤,这些战壕之间的交通壕特意挖得很深,看上去就像是一条黑洞洞的沟渠。此外,战壕区域密密麻麻地散布着大小、形状不尽相同的伪装网,它们下面可能是水泥加固的碉堡,内置威力惊人的反坦克火炮,也有可能是钢制炮垒和反坦克战车。

几条来自不同方向的道路在防线前方汇于一处,因而视线中可见不少逃难的人群。平民们显得疲惫虚弱,为数不多的军人也是以伤兵为主。看得出来,正面穿过防线的宽敞道路上并没有埋设地雷,警戒执勤的士兵们也只是在路面上放置了数重铁丝网架,这看起来完全不能阻挡苏军坦克的冲击,但抬头看看周围的阵地,林恩相信那隐藏于掩体工事和伪装网下的反坦克火力足以在瞬间撕裂一整队t-34。

战争进行到1945年,一条防线的好坏不光看它能否抵御敌人强大的炮火轰击,反坦克体系的设计和配属也是决定最终成败的关键因素。

第75章 再见吧,朋友

进入柯尼斯堡防御圈的每一个人,不论走路的平民士兵还是乘车的军官,都必须接受严格但不苛刻的检查,并按照分类进行登记,林恩自然不会受到例外的待遇。

“第11党卫军志愿装甲掷弹兵师?”

看着林恩的士兵证,负责抄写登记的国防军士官有意多瞧了他两眼。

“呃,我们连队还有不少军官和士兵在外围防线上。一群没能跟上大部队的可怜虫,不是么?”这个问题林恩早就准备好了应对,因而说得很溜,发音经过卡尔的纠正,也比原先标准了不少。

确认了证件没有问题,士官无奈地摇摇头:“仗打成这样,出现什么情况都不足为奇!我听说你们师正在斯德丁附近集结休整呢,你到港区去找凯尔酒店,向那里战区后勤指挥部的人打听一下,看他们能否安排你尽快登船,最近应该还有船前往斯德丁!”

虽然不想撇下生死未卜的“屠夫”独自撤离,可见眼前这位士官也是一番好意,林恩还是郑重其事地道了声谢,又问:“那他们大概要等多久可以上船?”

士官透过窗户玻璃看了看站在路边的一家三口:“这个我也说不准,也许两天,也许一周,主要是看海军。他们已经全力以赴了,但我们的敌人太过凶残……”

林恩沉默无语,的确,德国所选的对手实在太过“凶残”。即便拥有一支素质出众的精悍军队,最终也只能接受失败的命运。

拿回自己的士兵证,林恩低着头走出岗亭。

“爸爸!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