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页

想着那些并非深奥而是自己无力改变的现实,林恩觉得非常憋闷。他掀开车篷布的一角,本欲呼吸几口新鲜空气,嘿,真是翻身农奴比地主狠——毛子还在没头没脑地往这边砸炮弹,好像这些弹药不要钱似的。想想也对:英美等国向苏联提供的巨量军援要是给了德国,估计43年就把毛子给灭了,哪里轮得到他们来一场惊天大逆转。虽然战后各种资料的具体数字有所出入,但不可否认的一个事实是,当苏联在战争头两年损失数百万军队和大量装备,主要工业设施又陆续实施战略性迁移时,西方援助的战斗机、坦克、汽油、钢材和弹药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甚至可以说是决定性的。在这其中,汽油和铝的援助数量超过了苏联自身总产量,它们使苏联空军和装甲部队的规模得以成倍提升。

这一切充分显示了一个理想盟友所具有的战略意义,可是德国……看看意大利和日本,悲催的令人欲哭无泪。

若是时间往前拨个三四年,林恩或许还可以尝试一下走高层路线,但到了眼前这种时局,根本没有任何办法挽救这个沉沦的帝国,没有任何办法行得通!

长吐了一口闷气,林恩看着那些瞬间腾起的爆点,中心位置闪动的明黄色火焰就像是馅料一样被黑色的外皮所包裹,而弹片、泥沙、冰雪和积水共同揉成了这种极具扩散性的外皮。若是不计较它们可能造成的杀伤,坐在这里有种比看烟火更刺激的感受,然而即便百分之九十九的炮弹都落在了危险距离之外,那仅有的百分之一仍然让林恩和同伴们悬着一颗心,毕竟身边已经有个万众取一的倒霉例子,谁能保证自己不会成为下一个?

不经意地望向远处,那曾经走过的松树林就像是一座平行于地面的山梁,后面藏着那座自己拼死奋战而险些丧命的村庄,那支苏军装甲部队遭此一创,也许会就此撤回后方休整,或将实力保存较为完整的连队编入友军,又或者他们的损失根本没有场面上看起来那么惨重。诚然,这场战斗留下了诸多遗憾,甚至可以说是并不成功的,但林恩忽然想到,重挫一支营团级装甲部队的意义看起来确实不如破坏对方弹药库、油料站、指挥部,但刚刚德军突击部队大量杀伤了苏军人员,这其中想必有不少都是专职的装甲兵,培养这样一批人需要花费漫长的时间和精力,相比之下,制造相应数量的装甲战车则要容易的多。

同样的道理上升到国家层面,比起物质的因素,人才是决定一场战争胜负的最主要因素吧!

在两场世界大战中,德国不缺乏精英,缺乏的是真正具有深远眼光的战略家。兴登堡、鲁登道夫或者古德里安、曼施坦因、隆美尔都只算是一流的指挥官,他们在战术层面各自有过杰出表现,却永远不可能达到拿破仑那样的军事高度;而贝特曼、比洛以及冯·牛赖特、里宾特洛甫之流根本不配同“铁血宰相”俾斯麦相提并论。真正具备“伟人”素质的希特勒却偏偏有着极度性格化和情绪化的软肋——若能够像俾斯麦那样常年保持着客观冷静的心态和敏锐大气的洞察力,他的作为将是不可限量的!

第55章 亡命

咻……轰!

扑面而来的闪光瞬间打断了林恩那已然上升到了国家高度的反思,这明黄色的光耀并非那些不厌其烦的照明弹所为。事实上,刚刚落下爆炸的这枚炮弹距离车尾只有六、七米,随便一片指甲盖大小的弹片就可以收走车厢里任意一人的小命,回过神来的林恩顿时有些后怕,心里嘀咕道:乖乖,苏军发射的炮弹果然够多,这基数一大,小概率事件的出现也成了必然!

林恩的侥幸很快遭到了现实的无情回击,转眼间又一发炮弹落下,这次距离卡车更近,飞射而来的弹片竟打在车厢挡板上噗噗作响,用钢架支撑的车厢篷布更是直接被撕破了好些口子,随着车前气流的涌动而刮刮作响。

这绝非偶然现象,林恩大惊。顺势眺望远处,松树林那边竟有火光闪动。

啧!糟糕了!

当空闪耀的照明弹缓缓熄灭,借助即将收工的最后几颗星星所提供的微光,林恩在公路尽头望见了几个懵懂黑影。虽然难辨它们的轮廓以及速度,可bt系列的响亮名头还是立即蹦入脑海。林恩知道,在这个时代任凭一般坦克是跟不上这两辆全速狂奔的卡车,而苏军的bt系列快速坦克就属于这“非一般”的范畴。以其终极型号bt-7为例,最高公路时速超过85公里,不仅让任何一款德国坦克相形见绌,甚至比这个时代的大多数普通汽车还快(以美国的克里斯蒂系统为基础研制的bt系列坦克从30年代初开始大量装备苏联陆军,到苏德战争爆发时已成为苏军装甲部队的主要力量。在苏德战争初期,德军凭借突然进攻以及战术配合上的巨大优势,短短数月就重创了空有数量而缺乏质量的苏军装甲部队,火力弱、防御差的快速坦克连同各种轻型坦克一道被t-34中型坦克、kv系列和is系列重型坦克所取代,但它们并没有就此退出历史舞台。直到1945年,仍有相当数量的bt坦克在苏军二线部队服役,但主要部署在远东地区)。

就算退一步说,那些黑影只是普通的t-34或者t-70轻型坦克,公路时速对比一辆运输卡车也并不逊色。须臾,那几个黑影上接连出现跃动的火光,最近这七十多个小时有大半时间处于战斗之中的林恩很轻易地辨认出那是炮焰,顷刻间呼啸而至的炮弹也带着短促的音调。眼看着落在近处的炮弹迸射出骇人的碎屑,林恩连忙压低脑袋和身体,唯恐招致跟刚刚那名不幸的同伴一样悲惨的下场。

细碎的弹片夹杂着泥块砸在车厢挡板上,发出令人心虚的噼里啪啦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