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页

以急行军的速度奔进了一个多小时,担当后卫的这些德军官兵终于走出了树林,公路依然向北延伸,前方视线可及之处豁然出现了一座城镇。和林恩他们先前防守的村庄所不同,那座城镇的规模要大上好几倍,上百座样式不尽相同的房屋分布在一条东西走向的河流两畔。远远望去,教堂的尖顶上矗立着偌大的十字架,椭圆形的广场坐落在众多房屋之间,纵横交错的街道看起来并不宽敞,河流上还有一座看起来颇为古朴的石质桥梁。

重新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下,散兵队伍的气氛也随之轻快起来。林恩听到前面一名士兵在说:“霍尔根!达斯-伊斯特-霍尔根-斯塔特!”

看来前面那座城镇叫做“霍尔根”,这是一个多么具有德国味道的地名,等到战争结束了,原属德国的许多村庄和城镇都将划出这个国家的版图。要么换上新的俄语或是波兰语名字,要么干脆被新的统治者无情抛弃,成为逐渐被以往的废墟地。

“艾尔!艾尔!”

胡渣少尉又一次高声招呼士兵们加速前行,炸倒的树木和损毁的坦克阻塞了道路,估计那支苏军装甲部队得花多一些时间才能清理出通路,可苏联人在这一区域拥有明显的空中优势,德军步兵们一旦离开了树林,随时都有遭到空袭的可能。因此,尽快赶到前方那座仍有德国旗帜飘扬的城镇去才是他们眼下的上上策。

第31章 小镇

“纳克斯特……”(德语:下一个)

在跨河而建的石桥南岸,带着大耳沿钢盔的德军士兵们用沙包垒砌了机枪掩体,并用带刺的木架铁丝网横阻桥头,交错着留下一条供单人行走的通道,两名体格魁梧、军装整齐的德军士兵则面无表情地检查每一个经过者的证件,不论他们是平民装扮还是和自己一样的军人衣着。

终于轮到自己了,林恩故作无所谓地拿出证件,上面贴有一寸大小的黑白证件照并写着“lynn gaeger”的大名,还有一些字词虽然他不认识,但可以大致揣测是部队番号所属及军衔等级——从衣饰和袖标来看,自己应该是一名光荣的“大头兵”,也即是党卫军的突击队员。

站在林恩面前的士兵有着高挺的鹰钩鼻和略显夸张的尖下巴,胡子刮得很干净,却忽略了已经探出鼻孔的鼻毛,配着洗过没多久的干净衬衫显得有些滑稽,只是林恩眼下根本没有嘲笑别人的心思。

翻开林恩的证件扫了一眼,士兵从嘴缝里吐出一个带疑问后缀的词:“丹尼奇?”(德语:丹麦人?)

这样的情况在林恩的设想当中,他不想因为语言不通而被“自己人”误认为是奸细逮起来,若真是那样,可就比窦娥还冤了!然而不等他张嘴回答,那名士兵便以一个极其迅速的动作将证件塞还给林恩,连个通行的表示也没有,目光径直扫向林恩身后,机械地说道:“纳克斯特!”

这一惊一乍着实让林恩有些郁闷,“屠夫”还在自己后头,他便不慌不忙地沿着铁丝网架之间的缝隙往前走。两边的沙包掩体上各摆了一挺机枪,机枪手们虽然是在阳光下聊天,但距离自己的机枪并不远,而且目光时不时地往这边瞟,显然对这群灰头土脸、情况不比乞丐好多少的德军士兵们还持有一定的戒心,在一旁执勤守卫的冲锋枪手们亦是大致相同的状态。

也许是面相凶煞的关系,“屠夫”经过岗哨时除了出示证件,并没有遇到任何的询问,于是很快就赶上了林恩。他嘴里叽里咕噜地小声说着什么,可怜的林恩依然只能装聋作哑地看“风景”。这座石桥约有三十米长,中间拱起、两头下压,石质桥面勉强容纳两辆马车并行,但不知能否供重型坦克经过。桥面高出河面三米不到,河滩上覆盖在白色的积雪,只有河面最中央是流淌着的清可见底的河水,阳光下泛着粼粼波光,河底有不少彩色的圆形鹅卵石。

过了石桥便是这座城镇的主要城区,南岸虽然也有一些民房,这时候都已经被守军征用并临时改造成了战斗掩体,一些道路甚至菜地都埋设了地雷,而北岸的民居多数还保持着原有的风貌,石头外墙的尖顶房屋让林恩想起了游戏《生化危机4》里首先经过的那座小村庄,但德军官兵们的身影使这里全然没有游戏中的阴森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