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页

长波无线电讯号从一架高速飞行的bf-109型战斗机上发出,地点是斯德丁东南方的一条铁路线上空。在其下方的双轨铁路线上,一列长长的火车正快速而平稳地朝着斯德丁方向行进。由于此地仍处于苏军战机的作战半径之内,这列火车的车厢上挂着灰褐色的伪装网,一旦停靠在树林附近,从空中辨别起来还有一定的难度,而列车上炮管林立的防空车厢同样是它应对意外情况的有力武器!

所谓的“灯箱”即是位于斯德丁的德国空军基地指挥部,自从半个小时前接到元首视察命令之后,几乎每个人脸上都是既兴奋又紧张的表情,忙碌的情形赶得上一场大战役。在指派其他战斗机加强空中警戒之后,负责东北部空中事务的德国空军少将迪特尔照例给陆军北方集群指挥部通报了这一情况。

“非常感谢,迪特尔将军!”电话那端的声音听起来依然沉稳,但对于话中所蕴涵的意思,一门心思干好本职的空军少将压根没有意识到。

20分钟后,德军统帅部的专列缓缓驶入了位于斯德丁郊区的军用火车站。虽然前前后后只有不到一个小时的准备时间,但在车站的站台上仍然有上千名德军官兵集结,这些自从1939年夏天以来经历了一系列残酷战斗的军人以齐整的军容、庄重的气势和抖擞的精神彰显着德军鼎盛时期的强大。

众将士前方,担任北线集群总司令的冯·维茨勒本元帅穿着一件略旧的国防军春季制服,手中紧握着属于他的元帅权杖。在他的身旁,依次矗立着这个集团军所属的十数位高级军官和参谋官,这些人无一例外地表现出了一种大义凌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出现在站台上几名党卫军军官左顾右盼,显得有些神情不安。

在众人的注目下,列车最终停了下来。由于无法确定重要人物置身于哪节车厢,整个站台外沿都铺上了红地毯,一群士兵捧着最后一段红地毯,随时准备将它放置在正确的位置。

位于从前往后第6节车厢的门最先打开,在人们无比期待的目光中,从上面走下来一位将军,他左右看了看,径直走到冯·维茨勒本面前。相互致礼之后,这位将军在元帅跟前低声说了几句,然后引着他回到了先前那节车厢。

自从元帅的身影消失在车厢口,许多双眼睛都在注视着那个通道,以至于就连列车武装车厢上的执勤士兵也对这里的气氛感到诧异。阳光下,车站附近的一些屋顶与塔楼时不时地反射着光点,碎玻璃、金属片和狙击步枪的瞄准镜都可能产生这样的效果。

令人窒息的等待持续了足足十分钟,就在人们几乎失去耐心的时候,冯·维茨勒本又重新出现在了车厢门口,在与先前那位将军握手之后,他下了车。然而令所有鼓足勇气干一番大事的官兵们感到意外的是,这位正直、大义的陆军元帅昂首挺胸地站在原地,既没有发出行动信号,也没有明确的表示。

车头上挂有巨大银色鹰徽的专列在呜咽声中重新启动了,像是一刻也不愿意在这是非之地呆着似地,它越走越快,很快便消失在了人们的视线当中。

将领们围了上去,只见冯·维茨勒本一脸失落地说:“这只是一个‘假靶’,他不在车上!”

一旁的身材瘦高、脸部略微凹陷的陆军上将大为惊讶:“难道……他察觉到了什么?会不会……”

维茨勒本元帅摇了摇头,“约德尔将军在这辆车上,他很客气地向我解释了这种安排是出于保护元首安全的需要,前两天有一些伪装成德国士兵的俄军部队空降在柏林附近,这恐怕是俄国人采取刺杀手段的一种信号!”

众人释然,但那位瘦瘦的上将却很是谨慎地说:“我担心这只是他采取某些行动前刻意让我们放松警惕的一个幌子——当我们凝结成拳的时候,他不敢轻举妄动,但一个一个干掉我们就易如反掌了!”

“如果真是那样的话……”冯·维茨勒本轻吁了一口气,“德国的命运,已经不再掌握在我们手中了!”

久经战阵,甚至参加过上一场战争的将领们,在这风中黯然失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