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页

不过,让人感到无奈的是:即便在补给充足的情况下,意大利的非洲远征军依然被数量不多的英军及联邦、殖民部队打得屁滚尿流,轴心国船只冒着被英国潜艇袭击危险而运抵北非的许多物资都变成了英军的战利品——那些数量惊人的物资又岂是一个直布罗陀要塞能够容纳的?

“还有一个好消息!这座要塞朝向大海的几门重型火炮基本得到了保全,等士兵们熟悉了这里的设备,直布罗陀海峡就将变成我们的船闸!”

胡贝说话的时候面部表情丰富,但身体和手臂却基本保持不动。他十八岁开始服役,此后的生命就贡献给了德国陆军。除了丰富的一战经历,他在战后还历任步兵连长、兵团参谋、德累斯顿步兵学校教员和校长、步兵营长、多布里茨步兵训练学校校长等职务,是国防军中第一批钻研机械化战争理论的军官之一,并在西线战场上完成了从步兵指挥官向摩托化指挥官的转变——在如今的德国陆军,他可是以高超的战术技巧和突出的机动部队指挥而闻名的!

“说了这么多好消息……或许也该跟我们说说坏消息了吧?”炮兵专家伯恩贝克看来和胡贝是老相识了,说话的口气很是亲切。

“嘿!当然!”胡贝坦言,英军没有留下直布罗陀港外的水雷布防图,由于英国海军舰艇大都提前离开,或越过大西洋前往加拿大、或冒险穿过地中海直抵亚历山大港,被俘英军中亦没有人清楚水雷布设情况,所以德国海军还需要耗费不少时间和精力来排除这些水雷,方能让直布罗陀港转为己用。在罗根看来,这也意味着短时间内直布罗陀要塞的物资储备很难大批量运往北非——实际上,德国最高统帅部一直认为自己的非洲军是替意大利人擦屁股,因而除了弹药和必要的零部件之外,通用的油料、食品等等物资都应该有意大利政府提供!

在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里,将领们走马观花地“游览”了这座巨大的要塞,在比蜘蛛网还复杂的地下隧道里,餐厅、浴室、诊所、电影院等等设施一应俱全,其完备程度不亚于法国人的马其诺防线。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同样是耗费巨资打造的防御体系,在现代化战术和兵器面前都没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英法军队并不足够英勇的表现也注定了他们难以成为这场战争的赢家!

“看!北非!比我们想象中要美丽得多!”

站在直布罗陀巨岩顶部的一座水泥平台上,将领们的视线很快从千疮百孔的堡垒群转移到了海峡对岸,从这个角度看去,既没有荒芜的沙漠,也没有酷热的阳光,大海上腾起的淡淡水汽,让北非的海岸变成了朦胧的仙境。虽然非洲大陆总是给人干燥、荒凉、落后的印象,却拥有极其丰富的自然资源,石油、橡胶、钻石以及各种各样的稀有金属,只要能够将它们开发出来,哪怕只是其中一部分,任何一个军事强国都不会再为战略资源所困扰!

“将军,空军装甲部队真要到北非去?”胡贝来到罗根身旁,很小声地询问说。

“嗯!您觉得他们的表现如何?”罗根顺口问了一句,此次“伞兵教导师”还只有团级规模的部队参战,但在坦克、装甲车和火炮方面已经配备齐全,尤其是6门体型笨拙的88毫米高射炮,这次一同运到西班牙来了——根据德军情报,英军在直布罗陀要塞中部署了一定数量的“马蒂尔达ii”,只不过在德国空军的强势轰炸和陆军的超级重炮面前,它们没有任何表现的机会,甚至还被德军步兵手中的“铁拳”击毁了四辆!

“很好,很精锐!只是还欠缺一点作战经验!就这样送去北非,似乎还有些急呀!”胡贝善意地提醒说。

“我希望他们在那里被锤炼成为一支百战雄狮!相信您下次再见到他们的时候,会有截然不同的感触!”罗根笑着回答说,然后,目光重新转回到海的对岸,北非,那里虽然不是双方阵营的角斗场,平坦的地势和一望无尽的黄沙却成了装甲英豪们各展身手的绝佳舞台!

第6章 帝国双英

德军攻占直布罗陀之后的第三天,罗根的皮靴终于踏上了自己未曾涉足过的非洲土地。

早在德国最高统帅部决定出兵西班牙的时候,由两个轻装师组成的德国非洲军就已经被派到了北非(历史上是一个轻装师、一个常规装甲师,考虑到本书中德军在不列颠投入了大量装甲部队,因而进行了适当的削减)。装甲悍将隆美尔一出手,立即挽救了意大利军队岌岌可危的命运,并巧妙地利用几次突然进攻将英军赶回到了托布鲁克一线——然而由于本土几近沦陷,北大西洋之战也以失利告终,丘吉尔政府唯恐自己在南欧和非洲的势力也跟着土崩瓦解,因而格外重视这一区域的作战行动。他们不但分批次从印度殖民地和澳、新等联邦国家增派部队,在本土军队退守苏格兰高地之后,由于战略纵深的压缩,大约2个师的英格兰士兵通过船运辗转抵达了非洲。补给较为充足的隆美尔军团和背水一战的盟军集群两强相遇,战斗的激烈程度完全超过了罗根所知的那场“北非战役”!

当罗根再一次见到埃尔温·隆美尔时,这位还没有被称作为“沙漠之狐”的德军指挥官正从一架刚刚降落在战地机场跑道上的bf-109型战斗机座舱里爬出来,地点是距离托布鲁克仅仅25公里的阿克罗马,一座毫无名气的利比亚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