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页

德国人的俯冲轰炸机扬长而去,从北爱尔兰其他机场以及对岸的苏格兰起飞的英国战斗机方才赶到贝尔法斯特,经过了惨烈的前线反击战,它们的数量和气势进一步受到削弱,尤其当英军飞行员们获悉他们付出巨大牺牲攻击的却是德军布设的假阵地、假目标时,心态之纠结无以为复。在燃烧的港口上空,他们与仍然滞留在港口上空的德国战斗机开展了一场激烈有余、意义不大的空战,油料无多的德国飞行员们并未纠缠,击落两架“飓风”后便迅速逃离肇事现场。

人人有道是德军的bf-109“短脚”,殊不知英国皇家空军的主力战斗机脚更短:正常作战情况下,“喷火”航程仅有760公里,从起飞到降落的滞空时间一个小时出头;“飓风”航程740公里,滞空时间1小时20分钟左右;相比之下,反倒是性能并不怎么出色的美制40以其近2000公里的航程笑傲疆场(当然了,它的重量也要比英德战斗机多出将近半吨)。

在续航力差距明显的情况下,“喷火”和“飓风”率先撤离战场,它们一部分在贝尔法斯特西郊的备用机场上降落,一部分返回各自机场,只留下15架全部喷涂了皇家空军战术涂装的-40和6架稍后起飞的“喷火”继续在空中巡弋。

与兵力上捉襟见肘的英国皇家空军相比,经过生产调整之后,德国空军在过去的2个月时间里总共获得了2700架崭新的作战飞机,同期损失还不到500架。一增一减,德军作战飞机总量在1月份已经达到了8倍优势,主力战斗机也对英军构成了绝对压制。十多分钟之后,庞大的德国机群再次出现在港口东面,突袭效果已然达成,从威尔士和英格兰北部机场起飞的德国轰炸机也加入了攻击。

放眼望去,300多架各型作战飞机如洪水猛兽般无可阻挡地袭来,置身于机舱中的每一名英国飞行员,连同地面上的高炮指挥官与炮手们,眼神中莫不透着一股惊恐的绝望……

第35章 鹰从天降

一架不论外观还是内在都显得普普通通的ju-52,在一支拥有百余架作战飞机的庞大机群中毫不起眼,而它冷冰冰的机舱里分两排坐着10名全副武装的伞兵,多出来的位置放着四个形状各异的包囊,上面各系着一个比普通降落伞稍大一些的降落伞包。

直接指挥这支伞兵小队的,是23岁的沃尔夫冈·冯·布吕歇尔伯爵——名头听起来很大,但在皇权已经没落的德国,这仅仅是世袭贵族遗留下来的精神财富。作为大名鼎鼎的布吕歇尔家族的一员,身材伟岸、面容刚毅的伯爵先生17岁就开始了自己的军事生涯。他早先作为第14骑兵团的普通一员服役,直到4年后才晋升陆军少尉,1938年又调动到第12反坦克营任职。和许多年轻贵族一样,这位伯爵也梦想着有一天成为“红男爵”式的空战英豪,所以在战争爆发的那年春天,他申请调动到第132战斗机联队服役,但报告没有得到批准。战争爆发后,伯爵再度申请加入空军,这次他的愿望虽然得以实现,却和最初的目标发生了小小的偏转:在施腾达尔伞兵学校,冯·布吕歇尔伯爵成了一名合格的伞兵指挥官。结业后,他被分配到了第7伞兵师第1伞兵团担任排长。

在西线战役中,布吕歇尔排奉命空降荷兰,目标是多德勒支市和附近的公路大桥。落地后,这些伞兵立即遭到占绝对优势的荷兰守军的反击,在攻入市区之后,他们又陷入到激烈的巷战中。在机枪火力的掩护下,伯爵先生以手榴弹向一座荷军的大型坚固支撑点进攻,硬是将守军赶了出来。但此时他所在的连作战形势极不为利,连长阵亡,全连被打散成若干孤立小组,人员大部伤亡或被俘。唯独布吕歇尔排在房屋内苦苦支撑到营主力赶到——因为这场出色的战斗,布吕歇尔获授骑士十字勋章并得到晋升!

在怀特岛战役之初,伯爵的部队刚刚补充了大量的新兵,因而并未投入一线作战,而是在法国训练到了1940年的10月。此后,随着第1空降师宣布组建,伯爵又奉命转往该师任职,并且干起了“老本行”:指挥一支反坦克伞兵排。

透过“容克大婶”的舷窗,年轻的伯爵目光如炬地扫视着空中编队飞行的德国战机,近处是外形一致的三发运输机,稍远一些的空域是负责提供护航的bf-110重型战斗机,而在机群的正前方,隐约能够看到一些黑点,那是以几乎与容克-52相同慢速向贝尔法斯特飞行中的第三波斯图卡俯冲轰炸机群——它们将为伞兵们扫清最后的障碍!

虽然在英国的中北部,强大的德国空军也能获得优势的制空权,冷傲的布吕歇尔伯爵却紧绷着一张脸。人们谈及布吕歇尔,想到的必然是普鲁士历史上数一数二的优秀将领格哈德·冯·布吕歇尔元帅,他率普鲁士军队与战神级的法国皇帝拿破仑厮杀数年,并在反法联军两次击败拿破仑的战役中都发挥了极为关键的作用(滑铁卢战役就是他率领普鲁士军队先于法国援军抵达战场,帮助威灵顿公爵率领的英荷联军大败法军),成为普鲁士乃至全欧洲的英雄。不过自从这位作战勇猛、性格古怪的“前进元帅”之后,布吕歇尔家族虽然每代必从军,却再没有出现过杰出人物,反倒是先后两艘用“布吕歇尔”命名的德国巡洋舰都惨遭不幸:德皇威廉二世时期,大型巡洋舰“布吕歇尔”号在多格尔沙洲之战中被英军击沉,成了公海舰队在战争中损失的第一艘主要战舰;德意志第三帝国时期,希佩尔级重巡洋舰“布吕歇尔”号在挪威战役期间被挪威军队击沉,又成了这场战争中第一艘沉没的德国大型舰艇!

种种不幸,似乎都在预示着这个家族的沉沦(在历史上的克里特之战中,这个家族一口气损失了三位伯爵,分别是24岁的中尉沃尔夫冈·冯·布吕歇尔伯爵、19岁的代理下士雷贝切特·冯·布吕歇尔伯爵和17岁的列兵汉斯·约阿希姆·冯·布吕歇尔伯爵,真是很让人无语)。

见长官不说话,机上的另外9名伞兵一路上要么闭目养神、要么细心地一再检查自己的装备。好在从安格尔西岛到贝尔法斯特距离并不远,满载货物的容克大婶经过了30分钟的飞行之后,也即将进入喧嚣的战场!

听到远处隐隐传来的炮声,年轻的伯爵终于从石化状态中“活”了过来,他抓起机舱壁上的电话,与前机舱里的飞行员们沟通了一下,然后霍然起身,中气十足地说道:“准备!”

9张年轻的面孔一下子变得紧张起来,一多半的人将开伞用的环挂打开,准备随时挂在机舱靠右手的那条金属线,而坐在机舱最尾部的两名伞兵则最后一遍检查了那四个包囊与降落伞——前面的伞兵从右侧机舱门跳出之后,这些包囊便会通过左侧的舱门投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