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页

伴侣号援助失败紫石英号被困之后,英国人的反应很快,当天下午,原在南京的伴侣号驱逐舰就疾驶三江营,试图加以援手。伴侣号在靠近紫石英号时再次遭到我炮3团7连的射击,中弹五发后,这艘英舰便利用我方火炮射界有限的弱点,躲进我军射击死角猛烈还击,英舰上配备有八门114毫米主炮,加之舰炮射速较快,其火力恐怕不会弱于我方两个105榴炮营,对7连的三门75毫米野战炮当然优势巨大,迅速击毁我7连野炮两门,我方六名炮手牺牲,一人负伤。见已压制我7连炮火,伴侣号便靠近紫石英号试图将该舰从泥滩中拖走。随即我1连的三门日制105毫米榴弹炮与附近步兵部队的37毫米反坦克炮(战防炮)先后开火。伴侣号也集中其全部火力进行还击,其四门114毫米(45英寸)主炮即向我方阵地发射三百余发炮弹。激战中,英舰的a、b炮塔先后被击毁,x炮塔也被打坏,伴侣号的火力锐减至原来的四分之一,舰长罗伯森海军中校负伤。鉴于解救紫石英号此时已无可能,再打下去只会把伴侣号也赔进去,罗伯森中校不得不驾舰脱离战区,向长江下游驶去。在脱离过程中,伴侣号再次遭到我炮1团1营的美式105毫米榴弹炮的射击,该营的很多干部战士是鲁南战役中解放过来的,军事素质过硬,射击相当准确。在美制炮弹的一路“欢送”下,伴侣号开足马力,以27至29节的高速(据说创造了在长江上航行的最高纪录)逃往下游。后在上海与由梅登中将指挥的伦敦号巡洋舰会合。应该指出,第一次炮击后,炮3团对于英军可能的救援行动并非全无戒备,但我军并不知道英军在南京附近江面上还有一艘战舰存在,因而只将注意力集中到了下游方向,在战斗开始阶段,面对英军的四门114毫米火炮的集中轰击,一度处境相当被动,7连的三门75毫米野战炮被击毁两门,损失不小。在1连的三门105毫米榴弹炮开火后,我军才扭转过局面,迫使伴侣号不得不放弃了救援行动。战斗中,伴侣号上的英军被击毙、击伤各十名。而我军,据英军估计伤亡约六十人,实际损失约四十人。是为第一次炮战。

紫石英号的自救

伴侣号的救援虽不成功,当仍旧大大鼓舞了紫石英号上的英国舰员的信心。因舰长史基纳海军少校伤势沉重,已无法继续履行舰长职责,便由相对伤势较轻的副舰长威士顿海军上尉代理。在威士顿上尉的指挥下,紫石英舰的自救行动紧锣密鼓的展开。在遭到炮击时,为避免遭到更重的伤亡,威士顿海军上尉曾经命令部分舰员暂时撤到附近的还处于国民党军控制下的一个小岛上(雷公岛)。此时需要将失散在岛上的官兵召集回来,但因天黑,无法穿越国民党军的雷区而只获得了部分成功。但最大的成果则是与国民党的当地驻军建立了联系。在自救方面紫石英号的成绩则相当不错。事实上,由于我军的火炮普遍缺乏穿甲弹,榴弹也只有触发信管,命中英舰表面时立即爆炸,虽给英舰的表面上层建筑造成很大破坏,但却无力破坏其内部结构,也就是说,紫石英号并未伤筋动骨,水密结构、动力系统基本完整,电台也已修复。不过,应该指出,紫石英号的运气也实在不错,在后来检修时,曾经在舰上的弹药舱内发现了一发75毫米炮弹(应该是由7连的94式75毫米野战炮发射),但是未炸。否则,紫石英号有幸将成为有史以来第一艘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击沉的外舰。经过一番努力,到4月20日晚10点30分,紫石英号便以基本整修完毕。威士顿海军上尉随即下令抛掉部分物品甚至包括十吨燃油以减轻重量。经过几番折腾,至次日凌晨1点左右,紫石英号终于从你摊上挣脱出来。随后,紫石英号就以八节的航速躲到了距离搁浅处约三公里的江面上停泊了下来,虽然此时紫石英号已经恢复自由,但是,在前面的炮战中,舰上的中国领航员被打死,加上仅以紫石英号此时的火力,显然不足以压制来自北岸的炮火,在这种情况下,紫石英号当然无法自行逃跑,威士顿上尉采取不刺激中方的行为无疑是很明智的。

第三次炮战

在紫石英号进行自救的同时,已从香港赶到的英国皇家海军远东舰队副司令梅登海军中将的座舰重巡洋舰伦敦号已经与原在上海的黑天鹅号护卫舰会合,并向长江上游缓缓驶去。按照梅登中将最开始的计划,他将以伦敦号的八门203毫米重炮压制我方炮兵阵地,掩护黑天鹅号拖带紫石英号。在获知紫石英号已经脱困之后,拖带的任务便已不需要,伦敦号与黑天鹅号将共同压制我方炮火,为紫石英号提供护航。看来梅登中将全然没有考虑过如果他的重炮不能压制住北岸炮火又该怎样。我们可以想象,梅登中将仍然把中国视为那个只要一小支装备良好的外国军队,就可从广州打到北京的中国,在他脑海里浮现出来的,是107年前就在这里附近江面上的一艘英舰上签订的那个条约;是23年前在这条扬子江上游万县江面上他的海军前辈射出的连天炮火……4月21日,伦敦号与黑天鹅号驶离江阴,此时,江阴一线属于我第三野战军十兵团23军的作战地域,为支援渡江作战,23军的作战地域配属有特纵炮6团的两个营(均装备有美式105毫米榴弹炮),加上军、师所属的山野炮,共有75毫米以上重炮50门。当日清晨,23军各前沿阵地发现了这两艘英舰,各级指挥员立即上报,4月21日8点30分,粟裕、张震两位将军致电中央“请示如何处理”,下午6时,中央的回电“凡擅自进入战区妨碍我渡江作战的兵舰,均可轰击……但如该外舰对我渡江在实际上无妨碍,则可置之不理”。从这些内容,我们可以看出,至少在理论上,在4月21日晚6点以前,我军各前线部队实际上无权主动出击,但可以还击。然而,意外还是发生了。在发现英舰之后,炮6团团长马达卫(同时兼任23军炮群指挥)便一方面上报兵团,另一方面命令下属尤其是直接面对英舰的1营3连(连长肖永福),做好战斗准备,在此同时,23军阵地前沿的炮兵军进入临战状态。虽然肖永福并未下令装弹也未下达射击诸元,但实际上各炮均已自行装定了射击诸元,也已装填完毕,所需要的只是拉拉火索。10点左右,1排2炮炮长梁学路见英舰即将从自己的火炮射界内驶出,在不开火这一仗很可能就达不成,也可能是过于紧张将英舰上受放锚链的撞击声误当成炮声,便一声令下“放!”,2炮三炮手闻声手动差不多是条件反射式的一拉拉火索,第一发炮弹出膛。炮声一响,其他各炮乃至附近阵地上的友邻部队也纷纷开火(早忍不住了),一场空前激烈的水陆炮战就此爆发。遭到炮6团射击后,伦敦号和黑天鹅号立即动用全部火炮还击。据当时的炮6团1营教导员余斌回忆(梁学路正是他的部下),当时1连的四门火炮面对英舰几乎打得是平射,首发(应该就是梁学路的炮弹)就准确命中伦敦号的前炮塔。而英舰还击的炮火也在一瞬间便覆盖了1营的营指挥所,“从未听到过这么猛烈的炮声”,(当然,对于当时连75毫米山炮都当成重炮的中国军人来说,恐怕从未听说过203毫米重炮,跟不可能听过203毫米火炮的射击声),一发“一米多长的”203毫米炮弹准确击中了余斌当时所在的掩体,居然在击穿掩体的顶盖后又穿透了厚达四米的江堤打到了后面的麦田里,好在没有爆炸。余斌本人被坍塌的掩体压在下面受了重伤,而他的通信员则当场牺牲。当时参加战斗的,除炮6团1营以外,还有23军所属57战防炮连、75山炮连及67、68、69三个师所属的炮兵,总计八个炮连各种火炮32门。从火力上来看,两艘英舰可以使用八门203毫米火炮(我方参战人员的回忆认为是152毫米炮十二门有误),不少于十门的102毫米火炮及多门40毫米炮,加之舰炮的射速远高于陆炮,火力优势可以说非常巨大。但是英国人的射击并不准确,伦敦号的炮弹大多越过江堤,飞向了纵深地带,却给这里正在作战前准备的23军步兵部队主要是202团和205团造成了巨大的伤亡。68师202团正在召开战前准备会,一发203毫米炮弹飞来正好命中会场,团长邓若波当场牺牲,参谋长负重伤,另有官兵和当地群众数十人牺牲。在持续了约4分钟的炮战之后,我方的炮火逐渐沉寂了下来,英方判断是已压制住了我方炮兵,实际上应该是已超出我方的射界。伦敦号随即加大航速,在驶至北沙洲附近江面时,再次遭到我方炮火拦截。这一次参战的是炮1团1营,即欢送过伴侣号的部队。1营在营长李伦的指挥下对英舰先后发射榴弹72发,虽然使用触发引信的105毫米榴弹很难击穿伦敦号的装甲,但猛烈的爆炸也给伦敦号造成了相当大的损失,舰桥和上层建筑被破坏,舰内通讯一时中断,舰长卡扎勒海军上校负伤,中国领航员被打死。在这种情况下,很显然,即使舰坚炮利的伦敦号可以全身而退,但防护较弱的紫石英号和黑天鹅号却很难幸免,梅登中将不得不放弃了救援紫石英号的企图,在距紫石英号约三十公里的江面上倒伡退走。在两艘英舰退回到23军炮群射界内时,再次遭到我方炮击,据英方称,部署在长江北岸国民党军队桥头堡的炮兵阵地也参加了对英舰的炮击,详情不明。21日,两舰返回上海。在整个炮战中,英方统计,伦敦号共发射八英寸炮弹155发,4英寸炮弹449发,阵亡13人,伤54人。我方的伤亡在二百人左右。经过这场激战,梅登中将的武力解决紫石英号事件的企图彻底破产。

第一卷 懵懂,新丁上阵敢逆天

蝴蝶在敦刻尔克扇扇翅膀,战争的天平悄然改变了……

第1章 大粽子和小粽子

不知道昏睡了多久,当罗根醒过来时,那种仿佛千万根钢针一齐扎进脑袋的疼痛,顿时让他像没死透的鱼一样剧烈抽搐了起来。

呃……

黑暗中终于出现了一点亮光,身体好像也在疼得麻木之后恢复了点知觉。艰难地睁开好像被卡车碾压过的眼皮,地狱里的恐怖情形并未出现,白色的天花板映着稍显刺眼的光。

耶?这里是有长着翅膀的天使的天堂?还是有穿着可爱制服的天使的医院?

罗根试着扭动脖子,却发现它和四肢一样僵硬无力,挣扎许久,疲倦地放弃了。就在这时候,一张硕大的圆盘脸映入眼帘,差点没把这倒霉蛋的小心肝吓得跳出来。

“嘿,中尉,您醒了!感觉怎么样?”

这个略显粗犷的声音毫无美感,加上珠圆玉润的脸庞、还有“米其林轮胎先生”式的脖子以及门板般的身躯,完全颠覆了罗根对‘天使’的美好印象。

“哦……很糟糕!”罗根勉强从喉咙中挤出几个音节,来德国生活了两年,正常对话是没有问题的,但他突然意识到这名重心非常稳定的护士刚刚称呼自己“中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