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6页

朝野此时已是人人侧目,谁也不曾想到,当今天子的嫡亲儿子,不可一世的汉王府,就这么一下子,遭了罪,天子的果决,给了所有人极为深刻的印象,总是让人心里不禁有些后怕。

而锦衣卫,几乎没有参与到此事,只不过,负责了一些从旁协助的事,锦衣卫内部,有许多人和汉王府的人关系很近,其实这也难怪,无论是亲军还是京营,许多人都出自当年的靖难功臣门下,这些人往往和汉王府的关系很好,现如今汉王眼看就要完了,大家不免心里有些不安。

郝风楼当然明白这些心理,亲自出面,安抚众人,告诉大家不必害怕,汉王大逆不道,妄图谋反,今日拿的,都是谋逆的党羽,大家并未参与其中,不必疑惧,大家各自做好自己本份的事,也就是了。

大家的心,才安定一些。

只是这时候,却又有消息来,东宫那边,有了动作。

太子朱高炽得知此事之后,大惊失色,连忙入宫请求天子觐见,朱棣不知是什么缘故,竟是不肯,于是朱高炽只得前去后宫,去见了徐皇后,一见到失魂落魄的徐皇后,立即跪倒在地,泣告道:“母后,请容儿臣禀奏,二弟平时,确有失德之处,甚至有时,不可一世,骄横无比。儿臣与他,秉性不同,自幼开始便不甚亲近,兄弟之间,不甚友爱,那也是有的,可是儿臣却知道,二弟再如何胡闹,可是对父皇,却是一向孝顺的,他……怎么可能会谋反?又为何要反?这件事,要嘛是有人栽赃陷害,要置二弟于不忠不义,要嘛就是二弟受了妖人蛊惑,一时糊涂,儿臣本欲去见父皇,痛陈此事,愿意为二弟作保,可是父皇盛怒之中,不肯相见,儿臣只好来寻母后,恳请母后,无论如何也要出面,劝说父皇,莫要做亲者痛仇者快的事……况且事情尚未清楚,王府已遭人围了,以二弟的性子,岂肯受这些小吏的侮辱,二弟的家眷,更不知要如何担惊受怕,母后……母后……”

朱高炽眼泪模糊,脸上是一道道的泪痕,不断的磕头,声音哽咽,恳切如此,教人听之恻然。

第四百七十四章:骨肉

徐皇后自是悲痛不已,母子二人,抱头痛哭。

事情到这个地步,实在没有让人想到,到了次日,徐皇后召郝风楼入宫。郝风楼不敢怠慢,自然连忙动身,便见徐皇后双目红肿,显是一宿未睡,徐皇后再精明,终究还是女人,如今护子心切,竟也是方寸大乱,其实在此之前,她不但见了太子,还召了几个自家兄弟来说话,无非就是请几个兄弟想想法子。

至于郝风楼,徐皇后请他来,却也有病急乱投医的意思,陛下那边,已经动了真怒,心知徐皇后不会罢休,也不愿听徐皇后唠叨,所以在暖阁里过夜,不曾来这坤宁宫半步,徐皇后求见,也被挡了驾,只说是身体不适,不便相见云云。

徐皇后是熟知朱棣性子的,平时皇上固然对汉王是极好,三个儿子中,最钟爱的,怕也只有汉王,只是此次,汉王实在过份,居然敢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如今人证物证俱在,以皇上的性子,怕是决不会原谅汉王了,瞧他直接命人围了王府,又叫人捉拿了世子人等,徐皇后便知道,皇上那儿,即便是自己,想要劝说也不容易。

她是个女人,虽是后宫之首,可是这种事,还得依靠着自己的儿子和自家兄弟来设法营救,至于郝风楼,既是义子,当然也少不得请来好生问问,寻思个主意,太子那边,虽然痛苦流涕,可是失了‘方寸’,几个兄弟,也是关切,可惜这种事却不是他们所长,一直支支吾吾,还不如她一个妇人,倒是郝风楼,徐皇后却对郝风楼印象最是深刻,知道这小子总有主意,现在病急乱投医,作为‘自家人’,不找你找谁。

郝风楼就是这样被拉壮丁的,汉王的事,他一直置身事外,这是因为他心里清楚,此事牵涉太大,一不留神,就是要死人的,历史上不知多少人因为牵涉这种事而死无葬身之地,这些人,哪一个不曾得到天子的信任,哪个不是权倾一时?

可是徐皇后有请,郝风楼明知觐见之后,必定难以拒绝徐皇后的哀求,却也只能硬着头皮动身。

到了坤宁宫,郝风楼蹑手蹑脚的入殿,看到消瘦了一圈的徐皇后,心里倒是不禁有些担心,这个世上,对他好的人实在不多,自己的父母,一妻一妾之外,就属这位义母了,平时她对自己多有照拂,郝风楼能有今日,也不知承蒙她多少关照,如今见她如此,心里也不禁有些悲凉,郝风楼没有儿子,自是不知一个母亲即将失去一个儿子的悲痛之情,可是见她失魂落魄的样子,却能一叶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