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页

好盟友王建态度暧昧,刚刚达成盟约的杨行密复又调兵北上,再加上过去听命于己的赵氏兄弟背离,这些都让梁王恼怒不已。敬翔、李振、裴迪等人还没有拿出可行的对策来,河东军又重兵云集晋州,让梁王顿时有些慌了手脚。至于缁青、上党等地的战事,都已经成了小打小闹,不在梁王的考虑之内了。

河东是宣武的大敌,也是至今为止,宣武上下最为忧惧的威胁,听说晋王亲自领军抵达晋州,梁王也坐不住了,连忙从东都赶往绛州,准备应对河东军的反扑。如今绛州已经云集了十万宣武军,朱友宁、氏叔琮、朱友恭、张归厚等大将各带精锐悉数赶到,可梁王仍旧觉得兵力不足。按照宣武军与河东军过去作战的经验,兵力至少要两倍于河东,宣武才能维持均势,只有当兵力达到三倍以上,才能考虑胜利。

可如今去哪里调兵呢?杨师厚要镇遏淮泗,防备杨行密;葛从周要镇兖州,掌控缁青战局;康怀英要镇陕州,监控李茂贞和王建;贺德伦和侯言又在上党,遮蔽洛阳之北……至于敬翔和李振最近举荐的袁象先和蒋玄晖,又要留在相卫,阻止卢龙军南下,怎么算都觉得兵力不足。

还有该死的赵匡凝和赵匡明兄弟,如果不是他们,杜洪、马殷和雷彦威等人的兵力就可以抽调北上了,可是现在却被牵制在南方而不得动弹。

河南虽好,却是四战之地,虽说富庶,可是也真难控制……

头疼的梁王准备在绛州采取守势——这一点都不奇怪,十万宣武军面对六万河东军只能防守,一切只因为河东军有大规模骑兵。听说晋王这次集中了六千骑兵,有这么一股庞大的骑兵力量屯驻于晋州,宣武军谈何攻略?天复二年为了攻略河东,宣武军可是集中了二十万人!

听说上党方向只有数千卢龙军和少量河东军,梁王最后将目光投向这里,他打算将贺德伦或者侯言中的一部抽调到绛州来,让自己麾下能够补充到十三万人。两倍于敌,这一仗才能勉强打一打。

第六十三章 两河轮战(九)

从宋州发来的五千石军粮刚刚抵达绛州梁王驻跸,位于上党平原的贺德伦和侯言也向梁王发来了军报。贺德伦和侯言在军报里称,当面的卢龙军已经增兵至上万人,并非起初的三四千人,同时,军报中还信誓旦旦的说,六月初七,当面的卢龙军又加入了一支新到的援军,目前总兵力已经超过了一万两千人,且骑兵数量达到了三千。

贺德伦和侯言说,面对如此众多的卢龙骑兵,他们实在无力抽身西顾,否则泽州将有丢失的危险。而一旦泽州有失,卢龙军和河东军便可从太行山涌出,直下河南,洛阳和汴州都将直面卢龙骑兵的威胁,到时候他们就会成为宣武的罪人。

两人还说,因为卢龙骑兵的威胁,再加上卢龙军“器利”,上东山的前后两处军寨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防守,最终还是丢失了,目前高平已在卢龙军兵锋之下,形势危急。

为此,贺德伦和侯言不仅不能抽兵西顾,而且还要向梁王请援,希望梁王能够调一支骑兵,哪怕只有数百骑也好,用以增援高平,对抗卢龙骑兵。他们说,如果没有骑兵增援,至不济也要再向泽州加派些军力,用以固守泽州各处要地。

好吧,梁王从二人的军报中算是看明白了,贺德伦和侯言手掌数万劲旅,却在泽州吃瘪,连上东山这座相当关键的军寨都给弄丢了。但是梁王也不好责怪他们,宣武军中确实缺马,这是不容否认的事实,另外,这两个人一直是宣武军中的重将,卫护的又是紧要所在,一旦责罚,很容易出事。

梁王于是去了封信,好言安抚二人,让他们好生守卫泽州,保证洛阳和汴州的安全。不过梁王也没说派兵增援,他认为这是二人不愿调兵的措辞和借口。数万人打不过数千人,梁王已经够窝火了,怎么可能还给他们派兵?至于卢龙军的兵力问题,梁王是决然不信的,什么已经“会集上万人”?什么某日又调来增援?卢龙军有多少人,梁王自己心里有数,卢龙军在相卫那边需要镇守,在缁青那边还摆了小两万人,怎么可能还有余力派出万人到上党?

梁王确实没有冤枉贺德伦和侯言,不过他的怀疑也不全对,六月初七那天,确实有一支卢龙军进入了上党行营的作战序列,但不是增援,而是轮调。原属营州军的一个枪兵营和一个刀盾营被调回了卫州,顶替他们的是从妫州军中抽调的一个枪兵营和一个刀盾营。

下个月,莫州军的弓箭营和骑兵营也会被调回相州,范阳大营内已经开始进行动员,届时,隶属定州军的两个营将会被调至上党,参加对宣武军的轮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