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页

李诚中本来考虑到周坎曾经屡屡抱怨没有领军作战的机会,因此这回想让他出任行军司马一职,可没想到却被周坎拒绝了。此刻正是白狼山军校新五期军官开课之时,同时也是四大新兵训练基地新兵入驻之际,李诚中专门到作训司向周坎告知将要调他出战这一“喜讯”,可周坎却不耐烦的挥了挥手,表示自己很忙,没空去棣州,便又重新把头埋进了如山一般的公文中,令李诚中尴尬不已。

棣州行营汇聚了沧州军、怀约联军和新立的魏州军三支军队,同时抽调后勤司五个后勤营随军作战,总战兵超过25000人,是李诚中发家以后集结起来的最大规模军力。其中,骑兵将近8000人,沧州军老营中还包含了一支200人的陌刀都,可谓阵容豪华。

此外,按照李诚中的要求,军事参谋总署一改过去征丁押粮的方式,向民间商行支付运费,由商贾承担运送的任务。商家们先组织运力到乾宁军粮台购买粮食和其他作战物资,等到这些粮食和物资运抵阳信行营后,崔和再给他们开具一张幽燕联合钱庄出具的“欠款协议”,支付的价格高于商家们在乾宁军的出价约两成,商贾们可以拿着这些“欠款协议”到幽燕联合钱庄抵兑银钱,也可以直接去芦台盐场换盐。

商贾们是相当会算账的,他们不约而同采用了一个很好的办法,先在幽州和沧州招募还未返乡的沧州籍难民,然后购买风行幽燕的奚车,组织沧州籍难民南下,到乾宁军运粮,送到阳信行营后,这些难民便就地解散。商贾们把奚车以原价卖给行营或是沧州官府,然后支付难民一笔资费,难民以这笔资费为本,各自返乡,然后到官府处领取分给他们的五亩田契。

这么一个循环下来,军事参谋总署节约了粮食和物资的转运费,商贾们赚到了转运差价,各州的壮丁和百姓免去了官府服役的辛苦,沧州籍难民们顺利返回了家园,沧州官府也可以有人力恢复生产和重建了。

因为误了春耕,沧州难民中的很多青壮都留在了阳信行营,人数超过五千,被崔和编组成队,用来辅助后勤营工匠们打造攻城战具。

这是李诚中建军以后的首次正规攻城战,敌军是威震中原的宣武军,所以行营上下都非常谨慎、非常小心。

李诚中部署的战略总方针是“围死慢打”,即将厌次堵死,不让刘重霸所部逃窜,然后慢慢攻城,演练攻城战术,增加卢龙军的攻城经验。为此,行营参谋部制定了一系列的攻城方案,准备逐一试验。

到了四月底的时候,云梯、锥车、投石机、引火车等等大型战具都打造完毕,卢龙军便从三个方向向厌次合拢,沧州军在西、怀约联军在北、魏州军在东,将刘重霸紧紧围在了厌次城中。

第二十章 大河之东(五)

刘重霸没有大规模的骑兵,作为宣武军中一个并不怎么受重用的军头,他手上只有三十多名骑兵,这还是刘重霸前年参加征讨刘仁恭的大战中虏获的,当时他可是拼死拼活着实卖了把子力气。

整个宣武军都缺马,好马都被梁王的亲卫牙兵——元从亲军和厅子都瓜分了。除了梁王的牙兵外,只有朱友宁、葛从周和张存敬这三员大将麾下有成编制的骑兵,不过都不多,朱友宁有一千五百骑,葛从周和张存敬各有一千骑,其他宣武将领只能把骑兵拿来当精锐斥候用。

刘重霸也一样,将这支三十骑的骑兵当成了自己的心头肉。卢龙军进入棣州以后,这些骑兵便被撒了出去,用来侦查卢龙军军情,可惜一天之内便损失了一半,将刘重霸心疼得几欲掉泪。后来他再也不敢派骑兵出城了,这十多名骑兵就成了厌次城内的传令兵。

没有骑兵的后果是相当严重的,尤其是面对拥有大规模骑兵的对手。从四月中旬开始,刘重霸就失去了厌次城外的一切消息,整个厌次周边全是往来纵横的卢龙骑兵,他的战场情报来源被完全遮蔽了。

也就是这些天里,刘重霸才想明白一件事:当年宣武军为什么一直不敢对河北发动大规模战争;为什么在魏博军向宣武投诚之后,葛从周和贺德伦都带兵应援魏州一个月了,梁王才终于大举进入河北。

光化二年,李诚中穿越的那个春天,刘仁恭南征魏博。在此之前,宣武军一直没有大规模越过黄河攻击河北的机会。当时的卢龙军处于鼎盛时期,魏博军无奈之下倒向了宣武,于是宣武军才越过黄河,葛从周和贺德伦接到了梁王的紧急军令,匆忙带兵入援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