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页

深州互市关闭的时候,韩延徽将所有参与互市的商贾集中到一起,请他们吃了顿饭。韩延徽在宴席中宣布,深州互市完成了他应有的历史使命,今后将不再设置。但是,深州互市虽然关闭了,卢龙的大门却将对各位商贾敞开。凡是手中持有“欠款协议”的商贾,从天复三年的三月一日起,任何时候都可以前来卢龙贩货营生,卢龙军承诺对他们放开所有关卡。

韩延徽还说,幽燕联合钱庄将会争取在天复三年底前,在河北道各州的州城都设立一处分铺,负责兑换商贾们手上存有的“欠款协议”。另外,韩延徽还释放了一个爆炸性的消息,卢龙节度使李诚中答应,芦台盐场向商贾们开放,各位商家们可以凭借手中的“欠款协议”,按照“协议”上的面额,兑换等值的食盐!

袁氏设在深州互市上的掌柜听完韩延徽宣布的消息后,当晚便在酒宴上收购各家商户手中的“欠款协议”,可惜应者寥寥,各家掌柜都将这些“欠款协议”牢牢捏在手上不予售出,令袁氏掌柜甚为遗憾。

深州互市的紧急关闭,源自检校右仆射、太府卿敬翔的到来。

确切的说,敬翔只是到了卫州。但人的名树的影,作为梁王最核心的手下、宣武军实质上的二号权力人物,他刚从汴州出发,袁象先便立刻关停了数百里外的深州互市,宣武方面的十多家大商贾也从深州纷纷撤离。

敬翔年轻的时候就聪明过人,反应灵敏,他酷爱读书,尤其擅长写文章,人称少年英才。按照历来的传统习惯,学而优则仕,他也赴长安参加了进士考试。但是所有人都明白,只有敬翔不明白,这个时候的科举需要“拼爹”,结果敬翔毫无疑义的落榜了。

敬翔是个聪明人,虽然读书多,但并不死板。其实这个时候的读书人,或者说儒生,并不像后世那么酸腐,基本上文武兼通,而且知道顺势而为。所以遭受挫折之后,敬翔没有怨天尤人,他开始“找爹”。但是他家世不厚,交游不阔,找来找去,只打听到有个叫王发的同乡在新任节度使朱温(老朱那会儿还没改名)手下当观察支使,是一个中层文职幕僚。

那会儿老朱刚刚归附朝廷,正在卖力给天子打仗,所以很得朝堂的欢心。于是敬翔就去了汴州找王发,看看有什么门路。

结果这一去,就走上了一条不同的人生之路,成为了宣武军内的顶梁柱。

第十三章 蒋袁合流(三)

敬翔是从汴州紧急赶来卫州的,局势危急,他不得不如此。

魏博牙兵在沧州战场上为卢龙军所败的消息传到汴州的时候,敬翔已经感觉到形势不妙了,但他不知道问题究竟有多严重。

袁象先发来的情报说,皇甫峻擅自出兵征讨沧州,对此,袁象先曾经反对过,但皇甫峻一意孤行,他无力阻拦。同时袁象先还向敬翔承认错误,说自己当时在本心里也有所盼望,觉得让魏博和卢龙打一打,最好打得两败俱伤也未尝不可,所以没有坚决制止。袁象先认错的态度很诚恳,让敬翔觉得可以接受,敬翔觉得袁象先还是敢于承担责任的。

袁象先的报告中说,魏博军在沧州战败,退回了魏州,魏博牙兵大约剩下近三千人,此外,陆陆续续还有败兵返回。按照魏博牙兵的战斗力,既然能整师而回近半(他把程公信和李公牷所部隐瞒了),没有出现大规模崩溃的现象,说明卢龙军也损失惨重。因此,袁象先认为,加上自己手中一千来自宋州的“精锐”,应该能挡住惨胜之后的卢龙军,甚至卢龙军是否有余力攻打魏州,还存在很大的疑问。

对于这几年连续惨败、连续兵变的卢龙军,宣武军缺乏必要的重视,敬翔手上的情报不多,所以他只能结合棣州的王重霸发来的情报进行分析。但是王重霸没有内幕消息,他只知道魏博军战败了,卢龙军重新夺回了沧州南部各县。

不过王重霸倒是抓到了一些魏博败兵,这些魏博败兵都说自己如何如何英勇奋战,给予敌人多大多大伤亡,但无奈敌军太多,所以魏博战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