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页

卢龙军南下并不是让袁象先最惧怕的事,卢龙军在战争中获胜,必然谋求地盘的扩张,这是正常的军事行为,袁象先完全能够理解。大不了将贝州割让给卢龙便是,袁象先并不是第一次干这种事,反正都是河北诸藩的土地,他们自己内部争来争去,跟宣武毫不相干。

但博州还是要想办法拿回来的,博州紧邻宣武所辖的济州,博州若是丢失,自己在河北搞的那么多事情必然会泄露,王爷知道后恐怕饶不了自己。

当然,这些问题都是后面要考虑的,当务之急是怎么解决皇甫峻的问题,这才是袁象先最害怕的。

皇甫峻逃回魏州后,连连发布各项命令:向魏州将门世家征募新的子弟、要求各家工坊打造一应兵甲军械、命令卫州、相州向魏州提供粮草,他甚至打破了魏博镇固有的征兵传统——征募外州青壮!

一时间,魏州城内风声鹤唳。

这些举动看上去都很正常,但心虚的袁象先却整宿整宿无法入眠。当他鼓起勇气想要到皇甫峻的府上“探视伤情”时,却被无情的拒之门外,于是袁象先彻底怕了,他感到天寒地冻,如坠冰窟。每次闭上眼,他都会想起驻守在皇甫峻府邸外那些魏博牙兵的眼神,眼神中透出的怨恨和愤怒,仿佛要把他吞噬掉一般,令人心惊胆颤。

河北招讨行辕在魏州共有一千驻军,这是梁王朱全忠交给他的部属,象征意义远远大于实际意义。但更加不妙的是,其中还有五百人被袁象先派到了南边的内黄一线,用于封锁皇甫峻的信使,现在尚未回来。

袁象先将招讨使行辕本部的一百兵卒集中到行辕内,枕席旦戈,日夜防备。还有四百兵卒在城外驻扎,军营周围也早有魏博牙兵虎视眈眈。如今的魏州便仿佛一座沸腾的烹鼎,一点油花溅入,就会立刻引起连锁反应。故此,袁象先不敢出城,更不敢将城外的魏博牙兵招入城内。

但就算城内城外的五百行辕兵卒合流,他也明白,一旦事发,就凭这么点人,想要保护自家顺利的离开魏博,无异于痴人说梦。而提前逃跑的话……这是一个相当诱人的想法,但他却不敢这么做,逃离了魏州,似乎暂时安全了,可回到汴州后,怎么面对王爷的怒火?

只要躲过这一劫,河北就仍在自己掌控之中,王爷的大计就没有败落,至少明面上仍在维持……还有办法!必定还有办法!袁象先不停的安慰自己,冥思苦想应对之策。难道真要去找罗绍威么?

去见罗绍威,这是幕僚向袁象先的献策,起初听到这个计策的时候,袁象先觉得是个笑话。罗绍威是谁?是魏博节度使,正因为他是魏博节度使,所以这条计策才像个笑话。天下皆知,魏博节度使是这几十年来大唐最出名的摆设,听上去名头显赫,实际上不过是个傀儡而已。

但是,当袁象先苦思无计之后,他又不得不重新思考这个建议,最终还是决定去见见罗绍威,看看对方有什么办法,死马权当活马医了。

魏博节度府离招讨使行辕不远,只隔了一条街,但袁象先去过的次数很少,基本上有什么要事也不会找罗绍威商量,如果遇到需要魏博节度使出面的应酬场合,他通常也是将罗绍威召到招讨使行辕来参加,凑个数而已。

为了避免被皇甫峻查到风声,袁象先换了衣裳,借着夜色悄悄从后门溜出,只带了那个献策的幕僚,悄悄来到节度府。因为之前就秘密联系过,所以袁象先从节度府后花园的厩门而入,神不知鬼不觉的见到了这位年轻的魏博节度使。

罗绍威在书房中迎到了袁象先,他笑着对袁象先道:“袁招讨,何故来迟?”

袁象先愣了愣,随即明白了对方话里的意思,罗绍威不是说他今夜来迟了,而是说他在这件事情上来迟了!一句话,两人便心意相通,默契的结为了盟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