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页

这也是朱全忠现在摊子铺得太开所造成的结果。宣武军独霸中原,北面包围河东,南面防范江淮,西边和凤翔对峙,最东边还有个活蹦乱跳的王师范没有工夫收拾,现在又冒出来一个卢龙……实在是力有不逮了。中原虽好,物产人丁都堪称富足,但四面受敌,也是个不争的事实。

两条连续被朱全忠否决,李振也不气馁,他提出来的第三策终于被朱全忠采纳,这条计策其实就是拖延之策,对李诚中占幽州之举暂时不闻不问,不理不睬,只让义武、成德和魏博等镇严密监视即可。无论李诚中有什么举动,以打成一片残破的卢龙之力,是怎么看都折腾不出花样的。等晋州大战结束,完成了天子迁东都的目标后,大军回过头来,破败的卢龙立成齑粉!

当然,朱全忠也不是彻底撂挑子,他采纳李振的建议,命袁象先再赴魏州,负责协调河北三镇联控河东、严防卢龙的总体事宜。按照李振的说法,袁某人气象温和,态度可亲,既可笼络河北诸镇,又不至于激怒李诚中,是保持河北现状的最佳人选。

这条建议被采纳,李振终于舒了口气,暗道还好,终不负袁老弟你所托,那两车钱咱也算收得安生了。

第五十七章 卢龙节度(二十六)

东平王朱全忠率宣武军主力在晋州与河东军大打出手的时候,凤翔城内正在举办一场宴饮。

宣武军留在凤翔附近的军队很少,带领着新归顺的京兆、华州等仆从军继续围困凤翔。凤翔军屡次进京,李茂贞也很喜欢冲天子指手画脚,但面对禁军威风凛凛的凤翔军在宣武军面前却羸弱到了极点,虽然数倍于敌,却不敢出城迎战。

宴饮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缓解连月来紧张的氛围——李克用出兵将朱全忠引走,对于此刻的李茂贞、韩全诲等人而言,实在是天大的喜事,确乎应当庆贺庆贺了。

既然是宴饮,当然要凑齐人数,除了李茂贞、韩全诲等主事的大员外,天子李烨也被招来当陪衬,有皇帝陪酒,这酒水饮起来才畅快嘛。

天子李烨很郁闷,很沮丧,很无奈,当然,也很愤怒。自从“被驾临”凤翔之后,他就成了李茂贞、韩全诲等人的“笔杆子”,两人想要什么诏令,他就不得不提笔写什么诏令。比如朱全忠还在来凤翔的路上时,他就写过好几道诏书,说自己没事,只是到凤翔狩猎而已,让朱王爷不要劳神过来。朱全忠兵临城下时,他还写过诏书,说自己真的没事,只是为了躲避长安的旱灾,到凤翔来打打牙祭的,让朱王爷赶紧回汴州看顾自家田庄,免得也颗粒不收。

这些诏书都不是李烨的本心,他还是想让朱全忠来解救自己的。但后来朱全忠要让天子驾临东都洛阳的奏折明示天下后,他对朱全忠也害怕了——这怎么看都有点汉献帝的味道!所以后面几道催促朱全忠回去的诏书就比较诚恳了。

天子为劝朱全忠回辖地,还当真动了不少心思,他任命给事中严龟为岐、汴和协使,并且提出赐朱全忠姓李,想要做和事老,让朱全忠和李茂贞结兄弟之谊,却被朱全忠严辞所拒,态度相当桀骜。在天子眼里,朱全忠一改往年的恭顺,仿佛变了一个人似的,他在感到害怕的同时,脆弱的内心也受到了深深的伤害,觉得很屈辱。

早知道这样,当日就不该默许崔胤向姓朱的秘密请兵,何曾想过此乃前门拒虎,后门引狼之举?

天子举着酒盏自个儿喝闷酒,一边看李茂贞和韩全诲谈笑,一边暗自内牛满面。

除了姓朱的,让天子感到最屈辱的还是李茂贞和韩全诲,尤其是韩全诲。

去年冬天,宰相崔胤密信朱全忠,于是宣武军西进,闹得长安惶惶不可宁日。于是韩全诲紧急向好友李茂贞求助,准备让天子“驾临凤翔”。当时天子以为姓朱的是来解救自己的,还死活不肯走,韩全诲带兵进宫敦促天子动身,天子不从,拔剑乱砍,不让军士们近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