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页

因为和统战处平州联络点往来相当熟悉,李小喜获得了大量关于统战处从事李怠墨的消息。李怠墨不仅是统战处大员,而且是渤海国大鸿胪,更手掌“营州社会发展福利基金”,手中有权又有钱,是李小喜这段时间努力奋斗的榜样和目标。

李怠墨的显赫身份和掌中财富让李小喜深深叹服,与李怠墨相比,他已经真心认识到自己这个只有一百多破甲烂衫弟兄追随的兵马使是多么垃圾了,由此他也对刘守光和刘知温产生了深深的怨念——自己立下了如此大功,拼死保人家上位,却被人家随意打发到了平州这个是非之地,这个仇可结得不小。

李小喜分析过李怠墨的崛起历程,知道他的崛起源自于他的身份——营州都督唯一的义子。所以李小喜开始做起了让营州都督给自己“赐名”的美梦,统战处从事李怠墨的际遇这些天里是他常常做梦都想要得到的。李小喜当然,李小喜的梦想就目前而言仍旧是奢望。

李小喜积极向统战处靠拢的举动也赢得了统战处释放的善意。十二月下旬的时候,奉命前往幽州公干的一名姓张名小花的统战处“上官”途径平州,在平州停留了两天。让李小喜惊喜的是,他壮着胆子通过联络点几位统战处“好友”向张小花发出了宴请的邀约,张参军竟然同意了!

李小喜在自己手下弟兄们之中筹集了一大笔钱,包下了平州城内最豪奢的东福酒楼,率同最心腹的十多名弟兄,在酒楼内恭迎张参军。要说起来,这位张参军可是营州比较知名的一位军官,据说去年在渤海国参逢了“七十二义士夺西京的壮举”,而且还是其中的佼佼者。

这一顿饭吃得很尽兴,席间张参军详细询问了李小喜目前存在的各种困难,然后在李小喜的恳求下微笑不语。当时李小喜还心怀忐忑,不知道这位张参军是个什么态度,但等张参军离开平州城后,他立刻感受到了不一样的待遇——他和弟兄们从第二天起,出入平州城不再需要事前向统战处联络点报送申请了,平州刺史府对平州大营的供给也加了双份,他们甚至还被允许在城内酒楼中招妓夜宿!

除了待遇上的宽松之外,李小喜终于等来了营州方面释放的更大善意——营州军有一位极其重要的大人物要召见李小喜!

李小喜是在十二月十二八日这天一大早前往拜见这位大人物的,大人物姓高,但没有人告诉他这位“高都虞”的具体职务和权责,他只能通过拜会的场合以及之前的种种繁琐手续来体会这位高都虞的权势。

李小喜在刺史府内书房拜会高都虞的时候毕恭毕敬,向高都虞转达了他对营州方面的效诚之心。这是他第一次明确的提出加入营州体系的决心,也得到了高都虞的勉励。然后,他回到了平州兵马大营,动员所有弟兄们打扫和收拾了一番这片空旷的营地,在欣喜和期盼中度过了天复二年的正旦。

大年初二的时候,平州兵马大营迎来了长长的车队,第一批车队就有上百辆宽大的奚车,车上是满载的粮食和盐。李小喜带人配合着将这些粮食和盐存放入大营的粮仓之中,忙碌了一天才整理完毕。

第二天天还没亮,李小喜又迎来了第二次忙碌,这次来到的是成群结队的牛羊。李小喜早已休整过大营中的畜栏,便引着领头的牧人将牛羊存放在畜栏里,同时将随同而来的大量干草和豆料堆积在畜栏后的库房中,并安排这些牧人歇宿于军营内。

事情并没有完,第三天抵达的是上百名工匠和数百名民夫,他们赶着数十车工具和木料,开始重新修缮大营外的木栅和箭楼,加固营门,打造其他守备器具。

第五天,数百名队列整齐、精神饱满的士兵入驻大营,他们手握形貌奇特的铁锹、厚重的铁锤、黝黑的巨斧、锋利的锯铲,加入到整修大营的行列。

第六天,一车又一车的物资陆续送入大营,海量的弓箭、盾牌、长枪、横刀、甲胄从大车上卸下来,被堆放到兵营内的库房里……

第七天,近千名士兵抵达大营,李小喜在旗帜上看到了“柳城营”、“燕郡营”、“平州营”、“锦县营”的字号。和营州军接触久了,李小喜知道这些以各地地名为旗号的营头属于地方预备营,是营州体系内的“二线部队”。但尽管是“二线部队”,仅仅从士气和装备上看,李小喜自认也要比义儿军的各家营头强上许多。

和李小喜一样,他的部下们这几天被营州方面的后勤准备工作震撼得不轻。那么多牛羊、那么多兵甲、那么多粮食……如此丰裕的物资储备,令李小喜他们除了惊叹外,还是惊叹,也让他们对未来的日子更加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