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页

韩延徽告诉刘山喜,之所以对刘山喜平州兵马使一职没有承认,是因为李都督还在草原上,一应大事需待都督回来后定夺。

刘山喜敏锐的抓到了韩延徽话里的漏洞,他辩解称,这一官职任命是节度府所下,与营州都督是否回来无关。说到底,营州都督也是卢龙军内的一员,只要还在卢龙军中,就应当遵循节度府的军令,而且平州并不属于营州管辖,平州兵马使也无需营州都督认可。

刘山喜从大义名份来谈,韩延徽立刻就以此应对:“好吧,其实你的官职并不需要营州都督认可,所以你可以回去了,我们确实如你所言,并没有认可不认可的权力。”

一句话就将刘山喜堵了回去,如果不需要营州来认可,那么你这次来是为了什么呢?

刘山喜只好讪讪的转回话头,表示自己之前的表述有误,希望韩从事能够谅解他急迫的心情。刘山喜的姿态继续放低,话语中不乏哀求,希望韩从事能给他和手下弟兄们指点一二。

于是韩延徽就像刘山喜描述了一番将来美好的前景,指点他怎么谋发展、谋财路。这个饼画得相当诱人,令刘山喜忍不住喜动颜色。但韩延徽描述了半天,最后还是落到了一句话上面,就是要等李都督回来。说白了,还是李都督认可不认可的问题,李都督认可了,一切都好说,李都督不认可,这张饼就吃不到嘴里。

第二十章 幽州留后(二十)

在谈话的过程中,不时有教化司的参谋虞侯们进来汇报军务,从训练、征兵一直到军甲装备都有所涉猎,将营州军的强大彻底展现在了刘山喜面前,令刘山喜自我感觉更加不堪。这样的效果也令韩延徽在刘山喜面前更加强势一些,令刘山喜的姿态继续降低。

当韩延徽表示军务繁忙,恕不多留的时候,刘山喜的态度降到了最低,他卑躬屈膝的向韩延徽请求指点,希望韩从事能给他和手下弟兄们一条活路。

韩延徽最终无奈叹息,很隐晦的向刘山喜透露了“上头”的意思,然后就端茶送客了。

于是刘山喜懵懵懂懂的被送出了教化司衙门,却发现自己还是没有得到任何答复。但韩延徽最后透露的消息,却令刘山喜有所振奋,至少,他得知了营州方面的真正态度。营州方面的态度并不针对自己,而是针对幽州,或者说,是针对节度留后刘守光。

营州方面的态度很明确,他们对于刘守光担任卢龙节度留后并不赞成。看似这一态度将双方分立开来,似乎处于了敌对和不可调和的状态之中,但其中却不乏转圜的余地。因为营州方面不赞成的原因是:老帅刘仁恭仍在,朝廷方面还没有免去刘仁恭节度使的职位,刘仁恭头上甚至仍旧顶着“辽东郡王”的衔头。

按照韩延徽的暗示,李都督关注的重点是草原,既无意于关内,也不想擅自插手幽州,对于刘守光的“子承父业”也没有意见。但作为刘仁恭提拔起来的将领,李都督深受刘仁恭的大恩,在王爷尚在的情况下改投门庭,是一件道义上站不住脚的事情,人无义而无信,无义无信之人如何领军?事关李都督的威信和根基,实在令人为难。

所以营州方面至今态度暧昧,迟迟不肯答复。

看上去不可解,但深思熟虑过后的刘山喜却找到了突破点。他现在最企盼的就是尽快化解双方的恩怨,自己这个平州兵马使好尽快得到各方承认,既然问题并不出在李都督之前与刘守光的私人矛盾,那么一切问题都有解决之道。

快速返回平州的刘山喜立刻向节度府发出一份书信,书信中满是对营州军事实力的夸大和推测,同时将自己这一“深入虎穴”探究出来的事实真相娓娓道来,然后予以了极为煽情的鼓动和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