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页

酒至浓处,高经义向河东诸将赔罪,再次将之前为何无法应援的原因说明,其中就谈论到北地契丹人的进犯。

如今就不用担忧契丹人了么?有人问。

对此,高经义解释,卢龙军对契丹人已经处于由守转攻之势,营州都督李诚中预计年内平灭契丹,故此卢龙北地无忧,可以专心南向作战。

高经义是刘仁恭亲信幕僚,与周知裕、郭柄呈相好,对于营州都督李诚中的事迹相当清楚,喝到兴头上,便将李诚中的历次战事尽数道来。这是在河东军诸将之前彰显卢龙军武力的好机会,因此高经义说得十分卖力,他口才又好,当下便令河东诸将听呆了。

一战夺柳城,再战收营州,东征平渤海、顺道定新罗,这些战事都被高经义演绎得恰到好处,挠在了河东诸将的痒痒处。河东诸将曾听张居翰闲谈过李诚中出榆关的前期战事,后面平灭藩国的事迹却只是隐约听说过只言片语,这次由高经义详述出来,诸将都听得心驰神往,就连晋王李克用也有些目眩神迷。

让河东诸将着迷的并不仅仅是李诚中多么能打,要说作战,在座的河东诸将自晋王以下,都是声名赫赫之辈,随便哪一个拿出来,在天下武将间都是首屈一指的。河东出猛将,这是天下承认的事实,无论是晋王也好,还是李存勖也好,亦或在座堂上饮酒的义子们,甚至是多年前冤死的李存孝,都是世所公认的能于万军中取敌将首级的人物。后世民间流传的晚唐绝世猛将,一大半都出自河东,如李克用、李存孝、康君立、李存勖等,都是令敌军闻风丧胆之辈。

简单做个比较,宣武军六路齐出,如今三面围困太原府,军中大将上百,有朝廷加衔的当世名将不下二三十个,如葛从周、贺德伦、张存敬、氏叔综、朱友宁、康怀英、张归厚、侯言等辈,都是独挡一方的大员,但河东军只派出李嗣源、李嗣绍二将,便在清源和寿阳挡住了宣武的攻势,令东平王朱全忠无可奈何。

这就是河东军的底蕴,也是河东武风之传统。可惜河东偏僻,人丁缺乏,将虽猛而兵却寡,在大略上全面占优的宣武面前,也只能勉力守御。

因此,李诚中能打并不会真正勾起河东诸将的兴趣,让他们神往之处在于,李诚中的作战对象并非中原诸藩,而是外侮。战契丹、平渤海、定新罗,这才是武将梦寐以求驰骋的真正沙场——有什么功绩能够大过抵御异族?有什么勋业能够盖过伐国之威?自己家里打来打去有甚意味?真是好汉便去外面抖威风!

高经义又道:“如今李都督正在北伐,预计年底收功,一战定草原。”

“一战定草原”!光是这五个字,就足够令河东诸将浮想联翩了。

“恨不能识李都督!”以扶保大唐为己任的晋王李克用叹息,这句话立刻让满堂诸将点头不止。

“此番出兵,李都督会否南下?”少年李存勖眼中泛起了金星。

“这却不知,契丹狡诈,并不好相与。”

李克用忽然起身,举盏道:“为李都督祈贺!”诸将俱都起身,邀酒同饮。

第三章 幽州留后(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