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页

李诚中亲领营州军都指挥使兼都教化使,张兴重兼都虞候使。担任左厢指挥使的是孟徐兴,右厢指挥使则授予焦成桥,周小郎晋营州军老营指挥。从怀约联军中调回魏克明、王义簿,分别担任左厢都教化和都虞候。步卒一营教化李定难晋右厢都教化、刘金厚担任右厢都虞候;原教化司考功处押衙萧哲元调任老营教化,原虞候司作战处押衙秦月山调任老营虞候。

怀约联军不设老营,只以虞候联席本部负责指挥,不设左右厢,以十都编制的大营——即千人为基本作战兵力。暂编骑兵一营指挥为解里、暂编骑兵二营指挥为高明熏、暂编步卒一营指挥为乌荥力、暂编步卒二营指挥为杨越全、暂编步卒三营指挥为金刚。全军共计五千人。

扩军中引人关注的一点还在于,原营州军中营后勤都编制撤销,新建后勤营,共计十都,每都百人。新的后勤营直属于总部虞候司后勤处管理,战时以各后勤都为核心,征募一定数量的民夫,组建独立的后勤力量,由虞候司分配至作战部队使用。这项改革的意义在于,解脱各作战部队的后勤负担,同时将后勤部队从编制和指挥上进行独立运作,形成后勤供应链的规模化和专业化,以担负更加繁重的后勤保障任务。为此,专门将崔和从怀约虞候联席本部调出,重回虞候司后勤处,协助赵弘德管理后勤营。其调任后空出来的联席本部虞候职位,则由解里补上。

新的大扩军中,作训司都参军使周坎的任务相当繁重,营州军老营缺额五百人、左厢缺额五百人、右厢缺额五百人,五县缺额的预备营达到一千二百五十人,后勤营缺额一千人,他需要新征募和训练三千七百五十人。与此同时,他还要负责遴选和征调大批基层骨干士兵,将他们送入白狼山军校,以培训出合格的基层军官。另外,作训司要拟定训练大纲,重点对没有作战经验的右厢进行严格训练。

周坎最头痛的问题是,新的怀约联军还有四千人来自渤海国和熊津州,这批兵员的作战素养相当低劣,和当初训练契丹降兵之时不可同日而语,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好在营州军自创立最初时的榆关之战开始,经逢白狼山军寨保卫战、白狼山北麓会战、小凌河流域围剿战、鹿鸣洼会战、西京会战等大大小小数十次战斗,其中因伤无法重回战场的老兵有数百之多,当初李诚中并没有将这些伤兵遣返回乡,而是将他们荣养了起来,其后的几次新兵训练中,这些老兵都发挥了主要作用,他们既有战斗经验,又有练兵经验,解决了这次大练兵的教官员额问题。

这样的扩军是李诚中入主营州之后最大规模的一次,其中的涉及到征募问题、新兵训练问题、部队后勤调整问题、新的军饷问题、各级军官的重新任命和培训问题等等,繁琐而细致。当然,这样的大扩军也是对都督府三司各级文职军官和参谋军官重大检验,等到扩军顺利完成之后,对于今后的再次扩军将起到极为重要的借鉴作用。

自四月底,作训司在营州下辖的五县开始征募新兵,因为营州军给出的粮饷和待遇很高,这支军队又在历次作战中连续告捷,所以吸引力很强。至五月上旬,三千七百余名新兵便即征募完成,开赴柳城南门外的新兵训练营开始训练。预计到八月份,为期三个月的新兵训练便算完成,至八月底,营州都督府下辖的新营州军和怀约联军便可初告成军。

因为有之前一年多的练兵经验,作训司规划中的练兵方法已经日趋完善。新的训练大纲明确规定,前两周为军纪和军法培训,接着是一个月的队列训练,然后是一个半月的战斗技能和战阵合成训练,其中贯穿着文化学习、体能培训、荣誉养成和团体协作等多项内容。

当李诚中于五月上旬巡查新兵训练情况时,数千名新兵正在学习《营州军士兵条例》,他们或是在课堂上听课,或是在校场内集体背诵,或是分别面对墙壁、围在树下喃喃记忆,让李诚中不禁生起一丝恍惚,那情景,让他如置身穿越前的部队新兵训练场。

扩军之后,李诚中手下营州军、怀约联军及预备营兵力总计将超过一万三千人,如果对于去年冬天之前的营州来说,这样的人数是极大负担的话,那么现在就不成其为问题了。如今营州人丁达四十万,按照平日三十抽一的比例,这个数目是刚好合适的,如果再把由契丹、渤海和熊津州自负军费的怀约联军刨去的话,李诚中还有余力继续组建新的营头。当然,就目前而言,作训司根本忙不过来,新的征募还不在计划中。真要到了营州极为危险的时候,李诚中可以再临时拉出六千人、甚至一万人,这些人可以作为民夫来使用,甚至发给简单的武器,壮一壮军威。

白狼山军校也紧急扩招,抽调了两百多名战斗骨干开始三个月的初级军官培训,在这次白狼山军校的第六期初级军官培训班中,涌现了大量优秀的基层军官,在未来营州军的战事中展现了极强的战斗力,“白狼山军校六期生”成为了一个极为光荣的称号。

第四十一章 春夏(七)

新一轮大扩军是一场盛宴,参与的军官大部分都获得了新的任命,每个人的脸上都是满满的喜色。回想一年多以前,在座的都是大头兵一个,少数人则只是带领十人、五十人的低级军官,可是如今,却都成为了指挥数百乃至上千人的中高级军将,这样的收获,怎能不让人欢欣雀跃?

除了晋职以外,军议的最后一天还抛出了新的军饷制度,让众将又是神情一振。

过去的营州军军饷是十分混乱的,便如同所有其他卢龙军各部一样,职衔复杂繁琐,难以计算。自从去年冬天新的军衔制度出台之后,这种状况有了好转,但至今一直没有正式施行,因为大军始终处于作战状态之中,李诚中这个最高决策者又不在营州,很多具体条款细节还需要他来拍板。

东征回来后,李诚中重新将新的军饷制度拿了出来,经过仔细盘算,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改。最新的军饷制度是由李诚中授意,虞候司后勤处论证后得出的,崔和在其中有着很大的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