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页

营州目前的生产能力还很薄弱,李诚中的军队装备配置几乎动员了柳城所有的作坊,凡是民用的铁器和日常用具,他一律向外地行商和关内进行大规模采购。所以柳城的府库以极快的速度在消耗着,最初抄家发来的一笔横财眼看着就花掉了一大半。当然,在李诚中的大规模采购刺激下,柳城的商业发展很快,各种作坊正在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并且因为营州劳动力缺乏的缘故,各地行商在设置作坊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工匠和百姓,让柳城的街头比以往热闹了几分。

在李诚中的规划中,未来的营州会成为工商业为主的核心生产经营地区,以制造和商贸为主要从业模式,尤其是军工,将重点发展。至于农业——这片地区不是重点,真正适于大规模生产粮食的地区在怀远军城的东边,梁水、乌青江和鸭绿江交汇的地区。

这样的发展势头很好,但是现在仍然稚嫩,至少就眼下来说,符合后勤处装备要求的甲胄生产作坊还只有三家,一旦全部转为生产冬季常服,甲胄的生产必然耽搁下来。所以李诚中不打算由这三家皮货作坊来生产毡帽、皮靴、皮带和手套,这些物件其实很简单,只要给出一个样品,就算最普通的牧民也能做出来,尤其是那些牧民女子,她们在整个冬天都很少外出,大部分都以缝制皮货来打发和消磨时间,虽然速度赶不上作坊的流水线生产模式,但挡不住人多呀!

“冬季常服的皮配件由商贸科负责向百姓采购,作坊仍然生产甲胄。立刻进行第二步配置计划,将刀盾营的轻甲换下来,配装弓弩营。现在起全部生产重甲,力争在九月底完成。多催促一下张老匠,让他们兵器生产科尽快拿出成熟的铁铠方案,我要铁甲!”

李诚中的命令带有一丝强迫意味,工业科副科长魏思明和后勤处押衙郑双河当场就作了难。

郑双河还好,他只需将李诚中的命令转给兵器装备科录事张老匠即可,难题由张老匠接手,魏思明却躲不过去,他支吾道:“将军,现在柳城的作坊就这么些,虽然还有一些在开办当中,但要真正投入开工,尚需一些时日。某也一直在催促各地行商,但都缺乏工匠,他们也没办法……”

“怎么可能没办法?这些行商奸诈得紧,都是无利不起早的货色!真要想早日开办出来,自然是有办法的。”李诚中想了想,干脆道:“商贸科制定新的采购计划,将各种军需的收购价值提高三成!另:凡是八月底之前投入生产的货栈,今年的货值催税减半!”

商贸科科长王全立时脸色就苦了下来:“将军,拨给商贸科的采购费用不够啊。度支科那边说,今年的府库早已超支,剩下的钱仅够维持营州军军饷和长史府官吏俸禄,不会再给商贸科一文钱了。”

李诚中道:“这个我来想办法,回头让他们先给你们拨付下去。”

魏思明自己的事情还没理顺,他有些着急,又再次插话:“将军,就算如此,也是期限太紧。如今燕郡已复,是否可以让某等去燕郡看看,那里应当还有作坊。只是听说有许多作坊之主都逃离了燕郡,工匠也缺得紧。”

李诚中毫不犹豫道:“可以!有主的作坊立刻恢复生产,无主的马上收归官府实行拍卖,拍卖作价为实际估算值的一半。燕郡的生产与采购之策比照柳城,总之一句话,尽可能快的开工!再有一个月,营州就将进入冬季,我不能让自己的士兵冬天穿着单衣受冻,更不容许他们继续在没有甲胄的情况下作战,他们每受到的一处伤,每流出的一滴血,都是刻在我们后方人员脸上洗不掉的耻辱。”

第七十四章 怀远新思维(六)

李诚中急于求成的压迫式命令让整个柳城的官府都开始高速运转起来,就连冯道都埋怨李诚中,直斥他的行为是一种“蛮干”!可李诚中这次是打定主意要蛮干了,丝毫不予退让。不过埋怨归埋怨,在具体开支的时候,冯道仍旧按照李诚中的要求一一答允,这一下子连远在小凌河筹备锦县事宜的刘审交也坐不住了,他听说以后连夜赶回长史府,和几个同样很有意见的官员一起,直闯长史府书房,来见冯道。

“照将军这么做下去,最多到十一月,营州长史府将见不到一个铜钱,长史府一众官吏倒可欠奉下去,可到时候军饷从哪里开支?就怕士兵们等不得!”刘审交很生气了,他甚至有点后悔,自己怎么就没经受住李诚中的花言巧语,跑到营州来当官了呢?碰到这样不讲民生、不懂经济却又喜好干涉官府治政的上官,实在是一件很不幸的事情。他见过折腾的,没见过这么能折腾的,而且是不顾一切的瞎折腾!

“求益兄何处此言?”冯道一点也不着急,慢条斯理的问刘审交,就好像根本看不到对方脸上的怒容。

“何处此言?将军他知道现在府库中还有多少钱么?他知道余下的三个多月需要开支多少钱么?他知道占领柳城以后咱们收了多少钱,又花了多少钱?接下来的三个月他还要花多少钱?可道,难道你就不能劝劝么?”刘审交见对方仍旧不紧不慢,更是动怒,言语中带着些不客气了。他此刻有些看不懂冯道,不是听说你冯道为了这件事情当面斥责过将军么?怎么现在反倒替他转圜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