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1页

“如果战事需要,我们希望立即到第一线战场去!但是……”斯库克依旧昂着头,但语气里并没有傲慢的成分,“但是如果上级仍然希望我们养精蓄锐,我们将分毫不差的执行命令!”

“那好吧,我去问一问!”中校说着便转身走向不远处的通讯车,不知是自己孤陋寡闻,还是这些黑人士兵崇尚战争与暴力,他轻轻叹了一口气。

5分钟之后,中校重新回到那名叫做奥托·斯库克的黑人军官面前,他的队伍在这段时间里竟如树林般纹丝不动,更没有哪怕一点点杂音,这样的纪律多少让人感到敬佩。

“斯库克上校!”那中校认真的向对方敬了一个军礼,“你们团这就出发到亚特茅斯港去,那里的守备急需加强,虽然目前还没有得到确切情报,但我们十分担心日军会在那里登陆!”

“遵命!”

斯库克眼神中闪过一丝兴奋,随即又恢复了往常的镇定,他转过身,用他那嘹亮的嗓音喊到:“全体上车!前方,战场!”

黑色的树林这才移动起来,士兵们很快登上为他们准备的近百辆汽车,浩浩荡荡的车队随即离开机场向着沉寂但很快就将成为焦点的地方驶去。

亚特茅斯,库叶岛东南部的一座港口,规模中等,是狭长的库叶岛连贯南北的咽喉位置,从亚特茅斯到对面的西海岸仅有数十公里,可以说一旦日军在这里登陆便能轻易隔断德军南北之间的联系,固守南部海滩的两万多名德军官兵将陷入极为不利的境地,而北部虽然还有三万守军和宽大的纵深,却难以和蜂拥而来的日军登陆部队向抗衡!

对于这种地图上就显而易见的战略位置,交战双方的指挥官都十分重视,德军将领的信心来源于部署在鄂尔次克海沿岸的水雷以及坚挺的陆基轰炸机部队,而且亚特茅斯附近的海岸线也鲜有适合登陆的海滩,每隔20公里一座的岸基雷达也在严密监视着近海区域。

对于亚特茅斯以及附近区域的情况,日本陆军大本营此前也进行过详细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尽管德军的雷区密度并不高,范围也十分有限,但陆军只有在第一阶段登陆行动失败之后才会考虑从这一侧强行登陆。作为预备方案,一支由2艘一等海防舰、10艘旧式装甲战列舰、5艘驱逐舰和300多艘各式机帆船、中小型运输船组成的登陆船队在北海道东北的择捉岛海域完成集结,船队中共搭载了9千名陆军士兵和1千名海军陆战队士兵,当大部队开始行动之时,这支登陆船队也离开择捉岛向库叶岛东南部驶去,4月26日黄昏时分,这支登陆船队已经抵达了亚特茅斯东南120海里处。

第一天的失利并未让日军将领产生放弃的心理,相反的,他们在摸清德军防御部署和火力配置之后便着手进行一次更大规模的登陆行动,到了4月26日午夜,数以千计的运输船再次出现在狭窄的宗谷海峡上,由战列舰“尾张”号、“山城”号、“安艺”号、“河内”号组成炮击舰队也开始了声势浩大的压制射击,作为这个时代各国战列舰中的颠峰之作,“尾张”号那10门410毫米舰炮更是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深深感受到巨舰大炮的可怕威力,这艘超级战列舰的每一次射击都能让库叶岛南部的德军阵地在爆炸中颤抖,尽管这里没有人惧怕战斗,但这样气势逼人的炮击还是让掩体中的德军官兵感到压抑。

月光下,一架架涂有铁十字徽标的战鹰披上了银色的外衣,在隆隆的轰鸣声中,驻守库叶岛南部和中部的343架战斗机、271架俯冲轰炸机和120架鱼雷轰炸机一波波飞离机场,雄鹰们带着保卫领地的决心频频出击,而在海面之下,蛟龙们不顾连续奋战的疲惫向入侵者射出一枚又一枚致命的鱼雷。

在科尔萨科夫港,已经被官兵们成为“英雄”的重巡洋舰“沙恩霍斯特”号又一次穿过港口的雷区攻击近岸的日军舰船,尽管日本战列巡洋舰“比睿”号率领的巡洋舰队正在前方严阵以待,但这一次成功的出击再一次成就了“沙恩霍斯特”号以及全舰官兵的传奇——凭借先进的雷达和火控系统,这艘排水量21万吨、装备3座三联装280毫米舰炮的超级重巡洋舰不仅在日军舰船队周围游刃有余,还在“比睿”号的炮口下击沉击伤日本轻巡洋舰各一艘,并对日军登陆船队和登陆部队造成了不小的破坏和震慑,直到黎明时分,这艘身中20余弹却仍旧战斗力不减的重巡洋舰才在日军的愤怒目光中驶回科尔萨科夫港。

此战之后,德国海军决定批量建造改良型的沙恩霍斯特级重巡洋舰,在日本战败之后,这一级重巡洋舰逐渐取代造价和维护费用高昂的战列舰、战列巡洋舰成为德国海外舰队的中坚力量,沙恩霍斯特的传奇在这里得到了延续。

万般无奈之下,日本军部做出一个大胆而无奈的决定:执行“毒镖”行动计划,由7号舰船队在预定区域进行登陆作战,并增调作为预备部队的9号、10号舰船队北上增援。

隶属于黑色风暴的第19团抵达亚特茅斯的时候正是清晨,春日里和煦的暖洋照在正渐渐松动的冰硬土地上,海浪轻轻拍着蜿蜒漫长的海岸线,鸟儿没有因为即将到来的危机而四散逃离,毫无特色的港湾内停着几艘摩托鱼雷艇和一些破旧木质机帆船,渔民们因为出港禁令而百无聊赖的晒着太阳,上百公里外的激烈战斗似乎和这里没有任何的瓜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