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9页

“报告将军,在我们东南方22海里处执行警戒任务的‘鲁尔’号驱逐舰发来急电,他们在雷达上发现了一支高速接近中的舰队,对方拥有两艘大型战舰、五艘中型战舰和十艘小型战舰,本国舰队几乎没有出现在那个位置的可能!”

通讯官的报告让眼前这位海军准将先是吃了一惊,接下来的几秒钟时间里,吕特宴斯高速运转的大脑中迅速分析着这意外情况的种种可能。

“呃,东北方发现日本舰队,这东南面……啊,一定是,这一定是日本人的策略!”吕特宴斯很快想通了,他的推测也正是日本人所计划的那样,东北方的日本舰队不过是调虎离山之计,真正的突袭舰队正在自己面前!

“发报给冯·施巴尔和冯·达尔维克将军,一支日本舰队正从东南方高速逼近本方登陆船队,估计是由敌方战列巡洋舰和快速巡洋舰组成,我舰将尽可能以现有力量迟滞对方,请他们尽快派遣主力舰前来增援!”

在将目前情况与自己的计划简明扼要的用一条电报说明之后,吕特宴斯命令自己的战舰和所辖护航舰只——1艘施立芬级轻巡洋舰、1艘守护者级轻巡洋舰和1艘勋章级驱逐舰、2艘鱼级驱逐舰、3艘刺刀级驱逐舰编成战斗队形准备迎敌。

短短15分钟时间之后,德国登陆船队东南方海面上出现了一支以“伍尔斯”号战列巡洋舰为核心的“人”字型战斗舰队——居于“伍尔斯”号两侧的是轻巡洋舰“阿穆伯格”号和“拉腾瑙”号,6艘驱逐舰分别居于战队两翼,从阵型和气势上看,这是一支士气高昂、严阵以待的舰队,军官们经验丰富、水兵们训练有素,只待上级一声令下,舰炮、鱼雷将在第一时间向敌方开火。

前方不足40海里的海面上,悬挂十六道旭日旗的日本舰队正以30节的航速疾驰而来,论吨位,这支由向井弥一指挥的舰队是冈瑟·吕特宴斯舰队的两倍有余,论火力,“爱宕”号的10门410毫米主炮加上“金刚”号的8门356毫米炮面对“伍尔斯”的9门343毫米炮也有绝对优势,而且日本舰队中还有两艘万吨级重巡洋舰。

就各方面的数据来看,日本舰队的胜利似乎已经唾手可得的。

在“伍尔斯”的舰桥上,冈瑟·吕特宴斯却是信心十足的,原因无他,舰桥上那部“鹰眼iia”是德国海军目前最大的技术优势。早在皇家海军学院进修的时候,吕特宴斯就全面了解了这种新式战舰上的每一个技术亮点,那时他做梦都想着指挥这样一艘划时代的主力舰,如今终于美梦成真了,而且还有了一块不错的“试金石”!

45分钟之后,隆隆炮声打破了海面上长久以来的寂静,当德国登陆船队东北方的两支舰队还在进行追逐游戏的时候,战斗却令人意外的在船队东南方打响了。

率先开火的既不是拥有世界上最强舰炮——45倍径410毫米舰炮的“爱宕”号,也不是拥有45倍径356毫米炮的“金刚”号,而是德国战列巡洋舰“伍尔斯”号的6门45倍径343毫米前主炮!

25万码,超视界炮击,距离目标不足500码的误差,这就是“鹰眼iia”的作用,相比之下,两艘日本战列巡洋舰的最大射程虽然也能达到25万码,但是在没有校射机观测弹着点的情况下,强行进行如此距离的超视界炮击只会是差之千里!

在两艘日本战列巡洋舰能够准确还击之前,“伍尔斯”号前甲板上那6门呈三联装方式配置的343毫米炮在雷达的指引下以每分钟15发的射速向远处射击,炮弹越过空旷的海面落到距离日本舰队越来越近的地方。在第6轮射击的时候,德舰发射的炮弹终于是击中了日本重巡洋舰“妙高”号。将近半吨重的炮弹当即在那艘不走运的巡洋舰甲板上砸出一个大洞,随之而来的巨大爆炸几乎让“妙高”号一次性报废,冲天大火顿时映亮了夜空。

刚刚进入突击状态便遭此当头一棒,在日本官兵看来,突袭的意义早已荡然无存,对方的“可怕战舰”更是厉害得有些不可思议。

在“伍尔斯”号的两座前主炮塔里,扬弹机正迅速将一枚枚穿甲弹以及发射药包从底层弹药库中提取上来,炮手们则迅速但不慌乱的使用半自动器械将一枚枚炮弹与相应的弹药包送入炮膛。经过德英、德美战争的锤炼之后,德国海军拥有的不仅仅是一大批经验丰富、勇敢顽强的水兵,各船厂的战舰设计师们也在不断从实战中吸取经验,原本就领先于各国的德国水面舰艇构造得到了进一步完善,“伍尔斯”号可谓是这些技术的精华所在——拥有防焰格扉和注水装置的弹药库通道设计使得炮塔即便是被对方炮弹直接击中,大火也不会蔓延到底层弹药库,这样一来也就大大减小了战舰因为弹药库殉爆而带来的致命威胁。

此外,三联装炮塔除了减小弹着点散布、提高火力密度的优点之外,更能够让设计师们在相同重量下增加炮塔外壁的装甲厚度,根据德美海战中的经验,恺撒·菲特列三世级战列舰和勃兰登堡级战列巡洋舰特别加强了炮塔顶部装甲,因为双方主力舰越来越倾向于在较远的距离上进行炮战,这种情况下炮弹往往以15到25度的大角度从上空飞来,摧毁旧式无畏战列舰无防御或属于次防御的水平装甲和炮塔顶部装甲,贯通至舰体内部爆炸,北海之战中有好几艘英国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就是这样沉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