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3页

在哥尼斯堡港的北部军事区,干船坞里停着战列舰“国王”号、“大选帝侯”号和中型航空母舰“亲王”号,两艘元老级的国王级战列舰正在接受第二次现代化改装,主要工程是安装大型战舰使用的“鹰眼iia”舰载雷达以及在水线位置加设舷侧防雷突出部(国王级之前是在舰舯部水密区采用双层纵向隔板来提高防护)、在弹药库顶部和机舱顶部铺设高张力钢装甲,其5座双联装50倍径305毫米炮的布置不变,但重新更换了全部10门主炮的炮管,并将舰上原有的14座单装150毫米舷侧副炮改为可对空射击的双联装105毫米炮,10门88毫米单装高平两用炮被改为6座105毫米单装炮和4座37毫米双联装高射炮,此外还在舰桥和烟囱两侧加装了6座37毫米双联装高射炮和8座四联装13毫米高射机枪。

1914年下水的“亲王”号算是目前德国海军中的元老级航空母舰,这次同样是它的第二次现代化改装,一套“鹰眼iia”舰载雷达和更多的高射炮被装上了这艘航母,并对飞行甲板和弹药库进行装甲强化,使得这艘航母总吨位增加到28万吨,预计搭载一个海军联队的6架战斗侦察机、24架战斗机和45架俯冲轰炸机,并专门用于为海军陆战队提供空中火力支援。

在另外一些维修船坞里,众多驱逐舰和潜艇也在接受改装,对于这些轻型舰只来说,装备一台雷达对于防空和夜间作战有着莫大的好处,但是过重的仪器却是它们所无法承受的,因此它们安装的只是简化版的“鹰眼iie”和“鹰眼iif”型雷达,这两种雷达对海面目标的探测距离非常有限,对空探测距离也只有15公里左右。

在哥尼斯堡港南部民用船坞里,另外一些轻巡洋舰和驱逐舰在接受改装的同时还在进行重新涂装,已经粉刷的部位能够看到崭新的蓝灰相间迷彩涂装,没有粉刷的地方则是德国海军舰只通用的德国灰。不过,千万别以为这是德国海军部的新创意,实际上这批驱逐舰的所有权已经归属澳、新海外救国军,就在俄国战事结束的第二个星期,德国、不列颠以及澳大利亚、新西兰流亡政府开始在伦敦进行四方会谈,商议澳、新直接向德国赊购军火的事宜,这些准备在10年内陆续退役的轻型舰只也就提前退出德国海军现役转入澳、新军队的阵容,此时澳、新救国军已经开始派遣军官和水兵前来接收,而在德国最高统帅部的秘密计划里,德国未来极有可能与不列颠、澳大利亚以及新西兰组成四国联盟舰队共同开赴大洋州作战。

尽管在俄罗斯上空的一系列空战证明德国战斗机面对日本战斗机仍具有飞行员与战机性能的双重优势,但德国空军并未放慢更新装备的步伐,亨克尔77型、梅塞施密特ii型、福克k型战斗机先后通过了样机的试飞,在经过德国空军技术顾问团的评估之后,梅塞施密特ii型战斗机被选为优先列装的新式战机,第一批400架要求于年内完成,而亨克尔77和福克k两款战机则需要继续改进才有可能获取德国空军的订单。

随着黑海、波罗的海沿岸的战事全部结束,德国海军陆战队陆续返回本土并开始进行战后的大幅度整编,原先的第1重装登陆师、第2混合作战时、第3混合作战师和第4、第5、第6轻装步兵师改为全新的混合作战师编制,并新增第7、8、9、10师,使得海军陆战队总兵力达到10个师3个两栖舰队共计27万多人。经过实战检验之后,与iii号坦克同级别的“水兽”式水陆两用坦克在稍作改进之后开始批量生产,以取代此前全重仅4吨、装备20毫米机关炮和792毫米机枪的“舟”式轻型水陆坦克(历史上最早的水陆两用坦克是由英国人在1920年制成的,随后美、法、苏、日等国也陆续制造了自己的水陆两用坦克,其中以苏联的t-37、美国的1931、谢尔曼dd等最富盛名),同时各级别的两栖装甲车也在紧锣密鼓的装备部队,从9月上旬开始,各海军陆战师开始进行频繁的登陆演练。

陆军方面,德俄战争结束后的头两个月,除部分波希米亚、匈牙利和罗马尼亚军队撤回本国之外,大部分联军仍驻守在停战协议划归德国的区域。对于德国政府与索科洛夫政府达成的和平协议,俄国革命政府表示坚决不予承认,并要求德国按照先前的承诺退出除了乌克兰和高加索地区之外的俄国领土,但数量庞大的德国驻军让俄国革命政府只能将抗议停留在口头上。不仅如此,德国还将部分俄军俘虏交换给索科洛夫政府,并暗示索科洛夫政府主动出兵攻伐革命军控制区,俄国的局势愈发的错综复杂。

第三十一章 先礼后兵

德俄签署和平协议,感到高兴的不仅仅德国人和他们的盟友,许许多多俄国人会因此松一口气,这其中有背井离乡、与亲人失散的平民,有因战争而无法继续经营的商人,还有那些被打得毫无还手之力的军人。

当德俄停战之时,位于远东的海参威港已经近乎一片废墟了,就连码头区也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设施被破坏,能够出港作战的舰只仅有几艘运气稍好一些的巡洋舰,水雷与轰炸让驻守这里的陆海军官兵精神始终处于极度紧张状态,如果战争按照这种状况发展下去,他们的崩溃只是纯粹的时间问题。

好在女皇死了,战争很快便宣告结束,德国人在两次谈判期间发起的猛烈进攻让以索科洛夫为首的军人政府不再怀疑德国将战争继续下去的可怕能力,于是允诺将库页岛和海参威周边大片区域划归德国所有,而控制着远东的原俄国陆军上将瓦拉迪米·佩特罗在与德国政府的协议中也有同样的条款。

在德俄和谈尚在进行的时候,施佩上将率领的德国太平洋舰队主力便已进抵海参威港外,这其中还包括不久前从地中海开来的重型航母“格奥尔格”和为这艘航母护航的战列舰“恺撒·巴巴罗萨”号、重巡洋舰“哥尼斯堡”号,并在德国政府与瓦拉迪米·佩特罗的远东临时军官政府签署双方协议之后派出1500名海军陆战队员在海参威以东的乌苏里湾北岸登陆,而一个伞兵营也分乘32架运输机从青岛基地出发之后在海参威市区伞降,两支德国部队迅速从陆路和空路进驻海参威,尽管海参威港仍被大批水雷封锁着,但海参威市区和港区便已经升起了德意志的黑白红三色旗,进入海参威市区的德军士兵迅速将那里的俄国军用机场修复,运输机随即将兵员和装备源源不断从青岛基地运来。与此同时,一支分舰队载着1200多名海军陆战队士兵在库页岛登陆,德国军舰和运输船还主动协助岛上俄军撤离。至8月12日《奥伦堡条约》签订时,海参威和库页岛事实上已经完全被德军占领。

8月的柏林天气已经出现转凉的迹象,日平均温度已经下降到20度左右,10度的温差显然让刚刚从东京来的东乡茂德一行有些不适应,但凉爽的天气并没有给他们什么好心情,东乡一行原本希望以天皇特使的身份直接觐见德皇,但遭到德方的拒绝,甚至连德国首相古斯塔夫·诺斯克也没有出来接见他们,而接待他们的德国外交大臣阿图尔·齐默尔曼也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

“好吧好吧,诸位,既然你们是带着天皇陛下的敬意而来,我会尽快转达给德皇陛下的,但是陛下至少要到下个月才能接见你们,因为他正在休假!”

看得出来,这位64岁的外交大臣也已经进入准休假状态了,虽然穿着刻板的礼服,但神情却是飞扬的,这样的状况很容易让人觉得德国政府已经迫不及待的享受战争胜利之后的轻松与闲暇时光。然而,东乡茂德却是心事重重的,德国政府越是不重视,他越是感到不安,因为他肩负的是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

“阁下,非常抱歉!我们这次是为了重要的外交协商而来,非常非常重要!”东乡两眼期盼的看着齐默尔曼,自从施特雷泽曼1925年因病辞去外交大臣一职之后,他就接任这一职位直到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