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0页

当那两架蓝灰色战机从距离自己不到20米的地方略过时,威廉松心里忽然有了种非常不好的感觉。那两架飞机机身上的白色铁十字并没有让他意外,只是那几近封闭的气泡状座舱、流线型的机体还有那尖尖的机翼似乎可以大大减小空气阻力,而它们风驰电掣的架势也的确显示出其超凡的速度,加上银灰色机身上那不同寻常的黑色小喷点,威廉松想自己这才可能真的遇到强悍的对手了。

当然了,速度并不是衡量一种战斗机性能优劣的唯一标准,机动性、火力和防御同样重要,德国人很清楚,美国人也明白这一点。正因为这个缘故,威廉松和他的小队并没有就此放弃与德国人来一场模拟较量的打算,在急速转向之后,他们纷纷以145公里的最大时速跟了上去。

刚刚的擦肩而过也让两位德国飞行员看清了对方的身份,在《德-美南美战场互不侵犯条约》的限制下,他们目前并不能对这四架涂有美军徽标的飞机怎么样,但看到美军飞机紧紧跟了上来,两位经验丰富的德国飞行员也猜到了对方的企图。在通过手势交流之后,两架德国战机突然机翼一摆来了个大弧度转向,并且是一架往左一架往南。

威廉松和他的飞行员们见状心中暗自偷笑,两架德机本来就处于数量上的劣势,现在居然选择拆散双机编队飞行,于是4架美机按照计划两两朝自己的目标追去。可是追逐才刚刚开始,美国飞行员们的信心和斗志就在一点点降低,因为对方的速度实在太快了!

眼见自己和对方的距离越拉越远,威廉松和他的僚机只好采取两翼包抄的战术,好在对方转向之时堵截对方,而追击另一架德机的美国飞行员们很快也采取了相同的战术。

在直线飞行了近10公里之后,两架德机果然先后转向了,可是它们非但没有落入美国人的双机堵截战术,反而通过连续的变向分别咬住一架美国战机,在明显的速度优势下,它们逐渐拉近与对方的距离。

急转、爬升、俯冲,翻滚,威廉松的战机连续作出一连套令人眼花缭乱的动作,可是等他回头一看,那架德国战机仍然紧紧跟随其后,自己的僚机却被远远的甩在了后头。就当他再次转向并打算与僚机会合的时候,一阵发动机的轰鸣声逼近到了很近的距离,那架德国飞机竟然硬生生从他后方十几米的地方飞过,如果这种情况出现在空战中,恐怕座机早已被对方打了一堆的弹孔了。

短短半个小时之内,4架美国战机和2架德国战机在空中激烈角逐着,这既是飞行员之间的斗智斗勇,也是战机之间的性能比拼。几个回合下来,美国人不得不承认自己在德国人面前完全落于下风。最终,威廉松和他的小队只好以燃料有限为遮羞布黯然返回基地,两架德机竟然紧紧尾随其后,直到接近美军机场之后才调头返航。

后来,威廉松在自己的报告中写到:我们遭遇的那两架德国战机有着非常先进的设计,时速至少在200公里以上,机动性一流,航程也非常远,但到目前为止,其火力和防御情况不明。

威廉松并不知道,那两架德国战机在逼近它们之前曾各自抛下一个光滑流线形的副油箱,至于火力,6挺792毫米机枪足以在瞬间将一架木质蒙皮飞机撕成碎片,防御力方面,在容克斯博士和亨克尔博士的通力合作下,这种容克斯-亨克尔i型战斗机成为继兀鹫i型之后第二种全金属军用飞机,也是首宽全金属、常规布局的下单翼战斗机。

第六十七章 绝地1919

1919年9月9日,日本横滨。

夏日的余热犹在,成千上万的人将码头挤的水泄不通,膏药小旗几乎人手一面,这些人的成份的以妇女、小孩和老人为主,但也有军人、青年甚至是外国人。

紧靠码头停泊的一艘艘巨大的邮轮,“朝日丸”、“扶桑丸”、“富士丸”、“阿苏丸”、“那智丸”,这些远洋邮轮都是在日本到欧美航线上航行的定期邮轮,还有往来于欧洲与亚洲之间的德国巨型邮轮“祖国”号、“德意志”号,此时已经装满了身背步枪和行囊的日本士兵。更远一些的码头旁停靠着稍微粗旷一些的大型货轮,数数也有二十余艘,桅杆上那一面面太阳旗格外刺眼。

码头上军乐队卖力的演奏着《君之代》、《军舰进行曲》,挥泪告别的妇女随处可见。在这样一种背景下,满载军队和物资的轮船在汽笛声中一艘接着一艘驶出港湾。在横滨港外,由日本第1舰队第2战队主力——战列舰“扶桑”号、“山城”号、战列巡洋舰“雾岛”号、装甲战列舰“筑波”号、“生驹”号以及十余艘轻巡洋舰和驱逐舰组成的特遣舰队已经编队完成。整整两个小时之后,庞大的舰队才缓缓消失在海天尽头。

两个月之前,出游大半年的日本皇太子裕仁终于回到属于自己的国度。只是,民众的热烈欢迎并没有给他带来任何的愉快的心情,因为他刚刚登岸就得到一个从皇宫传来的坏消息,大正天皇的病情又恶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