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7页

威廉三世登基之后,政府以继续推行社会改革的政策为主、施行镇压政策为辅,在“镇压任何起义和制止任何革命运动发生”的同时“用公正的手向工人表示,政府会关心他们的幸福”、“让他们感到帝国是一个公正的道义的最高权威”,并以降低税收为条件与资本家达成提高工人待遇、改善工作环境的协议。

同时,殖民地开发浪潮的兴起不仅吸引了大量的资金以及大资本家、自由商人和市民阶层,也给德国国内工业企业带来大批订单,殖民地建设所需的机床、锅炉、钢管一类器械更是抢手货,整个1915年,德国的工业产值比上一年度增长了百分之五十六,出口增长了百分之八十二。由于德国政府对引进外来劳动力的严格限制,德国国内的失业率也得以继续下降,工、农业劳动者的工资相对提高,这些都使得德国各行各业一片繁荣、平和的盛世景象。

第二十八章 红海要塞

离开苏伊士港之后,以战列舰“大选帝侯”号为旗舰的地中海主力舰队继续在浩瀚的红海中向南行驶。

虽然叫做红海,但辰天眼前这片水域却是与一般海水无异的蓝绿色。实际上,红海之所以被称之为“红海”,是因为海内的红藻会发生季节性的大量繁殖,使整个海水变成红褐色,有时连天空、海岸,都映得红艳艳的。不过也有人说“红海”是红在海中色泽鲜艳的贝壳,还有人认为这个名字源于红海近岸地带有大量黄中带红的珊瑚沙。

当然,对于辰天和这支德国舰队来说,这些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德国现在已经完完全全取代英国成为红海的“主人”,虽然红海两岸还有埃塞俄比亚、沙特阿拉伯两个主权国家,但苏伊士运河、曼德海峡这一南一北这两个进出红海的通道都在德国的控制之中。土耳其政府现在也驻军苏伊士运河两岸,但他们只是“协助防守”而已!

根据德土两国战前的协议,德土两国远征军的战利品将五五分帐并且共同派兵驻扎,而且土耳其以每平方公里1千马克的价格将本应归属自己所有的土地全部出售给德国政府,以偿还贷款和获取新的军用物资、民用物资以及资金援助。为此,在攻下占领非洲全部的英属、意属殖民地之后,土耳其人根据这个条约将获得总共70亿多马克的资金和等价物,其中约30亿用于偿还此前的贷款,剩下40亿用于进口德国的物资和获取资金援助,德国则获得了包括埃及、突尼斯、乍得、利比亚、尼日尔、阿尔及利亚、尼日利亚、刚果、南非等非洲殖民地,这样一个条约对于渴求殖民地的德国和重建中的土耳其来说无疑是皆大欢喜的。

当德土远征军进入亚洲之后,德土双方又签订了另一个协议,这一次,伊朗南部、阿富汗将归土耳其所有,而巴基斯坦、印度归德国所有,而且由德国政府提供土耳其远征部队的全部粮饷和武器弹药。

至于德国和土耳其之间由友谊与利益共同驱使的同盟关系是否能够维持多久,世人不敢断言,辰天心里也没有定论,10年、20年或许更久,但肯定不会是永远。

舰队途径也门的荷台达港时,一支德国船队正好补充完淡水和食物开出港口。简单询问之后,辰天得知那是一支给登陆部队运送给养的船队,它们三个星期之前从德国本土出发,预计于下周在印度半岛几个登陆部队控制的港口卸货。

在互相打过招呼之后,那支船队见希佩尔舰队没有替他们护航的意思,只好默默的在后面跟着。目前一段时间,红海和阿拉伯海上的德国航线还算平静,印度的海防不济,但他们并不是完全没有搔扰德军海上补给线的能力。要知道英国在印度还是拥有几艘鱼雷艇和炮艇的,只是目前还不知道它们为什么没有出来搞破坏。

就这样,辰天搭乘的这支舰队以12节的巡航速度沿着沙特海岸南行,后面一大串运输船以10节不到的航速在同一条航线上行驶。一路上,他们时不时遇到完成补给任务从印度半岛返航的德国船只和船队,看样之远征军目前还不需要为补给而忧虑。

在即将驶出红海之前,辰天收到了来自远征军指挥部的电报,随着后续部队完成登陆任务,“蛙跳计划”第二阶段也以胜利而告终。在这之后,自东而来的日本军队、南北夹击的德国军队让英印军队彻底慌了阵脚,与德土远征军正面对峙的印军防线已经出现动摇迹象,据说印军中的逃兵每天都在大量增加……

“陛下,前面就是丕林岛了!”希佩尔转过身,告诉辰天前方海面上的那个黑点就是有名的“红海南大门”丕林岛。

辰天举起望远镜,那座岛屿的大致轮廓便出现在他眼前,可惜它基本没有景致可言,完全就是一个光秃秃的火山岛,从北面能够隐约看到一个城堡式的要塞,整个岛屿死气沉沉,唯一活动的就只是那几只白色的海鸟。

“去年你们攻占的时候可花了不少力气吧!”辰天同情的对希佩尔说,他记得那次战役让地中海舰队损失了一艘扫雷艇和一百多名官兵,那可是当时地中海舰队自从组建以来损失最大的一次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