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页

在南安普顿通往英格兰北部的一条条公路上,泥泞的道路,沉重的步伐,还有两周以来与德军鏖战留下的身心伤痕,这一切都让数十万英军、英属殖民地军团以及英联邦国家的士兵毫无士气可言。他们一个个低着脑默默行进,失去战友者心里已然没有多少悲伤,人们更多的关心自己的命运。

面色苍白的将军骑着马缓缓走在队伍旁边,与普通的士兵一样,他此时都是满身难闻的汗臭味,头发凌乱,军服上也是沾满泥污,要知道换作平时,他们在意自己的军容胜过生命。

当天边传来令人既心烦又恐惧的嗡嗡声时,将军的动作忽然变得敏捷起来,他翻身下马然后一骨碌钻进路旁的沟渠或者草丛里。士兵们则根本不用军官叫唤,他们全都非常本能的离开公路迅速分散到周围的田野里。

从这一幕来看,他们完全可以称得上反应灵敏、训练有素。

实际上,那仅仅是两架德国侦察机,盘旋几周之后,它们头也不回的离去了。

等到德国飞机完全不见踪影,英军士兵们这才在军官的叱喝下重新整队,这个时候他们的动作却像老人家一样缓慢。军服更加脏乱的将军木纳的整了整自己的衣领,然后站在马路旁边等待自己的副官将受惊的战马寻回。

这是一批从多切斯特南安普顿一线撤离的英军部队,在1914年12月27日以来的战斗中,前后共有大约140万英军被派往那条战线并对已经登陆的德国第8集团军发动进攻,然而随着兴登堡集团军在多弗尔登陆,整个英格兰的局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兴登堡的军队一面对伦敦发动进攻,一面在向英格兰内陆推进,这样下去他们完全有可能够切断英格兰西南部与其他区域的联系,还能进逼英国的临时首都伯明翰。基于对这些因素的考虑,英军新任本土防卫司令汉密尔顿将军果断向前线各部下达命令,所有部队开始向英格兰北部和苏格兰收缩,企图在那里构建新的防线。

活着从多切斯特南安普顿战线离开的英军及其随从国军队已经不足百万,数十万人在一遍遍重复而毫无结果的进攻中失去了生命,德军防线上的一切胜过死神的镰刀。直到战争结束后,许多退役的英军士兵在听到类似机枪的咯咯声时仍会心有余悸的回忆起那些痛苦的场面。

在德军总参谋部看来,如果能一刀截断英军主力的退路,英伦战事很快就会结束,英国人一旦把军队撤退到不利于装甲部队作战的苏格兰高地,彻底击败英国就要花上更多的时间,但是兴登堡集团军再强也只有不到30万人,面对人数超过百万的英国军队,冒然在绵延近200公里的伦敦-格洛斯特实施截断式阻击实在过于冒险,一个不慎就有可能全线崩溃进而被迫退回多弗尔,整个英伦战局甚至会就此逆转。

因此,德皇、德国陆军总参谋部和兴登堡都选择了较为妥善的方式:先立足、后进攻。

于是在新年之后的一个多星期里,从多弗尔登陆的德军并未像英国人担心的那样以装甲部队为先锋迅速向伯明翰或者格洛斯特(那里是距离多弗尔最近的英格兰西海岸)突进,而是稳固扩大登陆场以接应后续部队和装备,同时以8个师约10万人包围整个伦敦,并于1915年1月10日对伦敦守军的泰晤士河防线发动进攻。向内陆进攻的1个装甲师和3个步兵师沿着泰晤士河向上游推进了大约100公里之后便停住脚步沿河修筑防御工事和临时机场。

直到得到黑林根集团军的加强之后,德军才再度向英格兰内陆挺进并于1月中旬彻底截断英格兰北部与南部的联系,而在这之前,大批英军得以绕过德军防线退往英格兰北部,被困在南部和西南部的只是一些后卫部队和当地守军。

当伦敦战役接近尾声之时,克卢克的第1集团军及其装备已在博内茅斯完成登陆,黑林根的第7集团军开始在多弗尔上岸,在这些部队全部登岸之后,运输船队将分为数量相近的两部分,一部分为西集团军群(第7和8集团军)进行后勤补给,其余的为东集团军群(第1和第5集团军)运送物资。

辰天登基之后名义上仍是第8集团军的指挥官,但实际指挥权已经交给了副指挥官弗朗索瓦将军以及霍夫曼的集团军参谋部。随着英军主力北撤,第8集团军兵分三路,一路在弗朗索瓦将军的指挥下向东进攻南安普顿,一路在古德里安的带领下尾随撤退的英军北上,还有一路则由第2装甲师的弗莱明上校和第2机械师的马拉斯上校共同指挥,他们的目标是英格兰西南部包括普利茅斯在内的众多港口及城市,英军主力虽然已经离开,但那些地方还有数量可观的守军,普利茅斯的港湾里更是停留着英国海军最后几艘大型战舰。

在大部完成登陆之后,克卢克将军率领主力加入到清扫英格兰西南部的行动中。

兴登堡所部攻陷伦敦之时,西集团军群的1个装甲师和7个步兵师已经将普利茅斯团团包围,这支部队由第1集团军的戈诺将军负责指挥,只待攻城重炮和弹药就绪,他们就将与普利茅斯港外的舍尔舰队一道发动进攻,以占领英国人在英格兰南部的最后一个大型军港和潜艇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