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页

“上帝啊!难道我碰到的是德国最强的王牌飞行员?”

吉米一面不满的嘟囔着,一面从座舱里拿出新的弹盘,三挺刘易斯分别位于正面瞄准境两侧和上部机翼正中,大致在飞行员左右手和头顶位置,其中头顶那挺还加装了一个小挡板,以免弹出的弹壳击中飞行员的脑袋。

英国飞机工程师们的另外一个得意小作品,就是驾驶“雕”式战斗机的飞行员只要拉动座舱内部的射击杆,就能够让飞机上的三挺机枪同时射击,虽然这种原理看上去非常简单,但在这之前仅有德国飞机能够做到这点,英法甚至美国飞机上最初都是依靠飞行员亲手扣动机枪扳机,但这样极不利于驾驶员操纵飞机。

英军的战术是一架飞机更换弹盘时,三机编队里的另外两架则在侧后方警戒,因此随着英国战斗机开始更换弹盘,英军一方的进攻顿时减弱了很多,刚才由于最初高度劣势而处于被追击状态的德国攻击机终于有了改变局面的机会。

吉米并不知道,他刚才追击的那架德国攻击机上,飞行员是一个年轻的有些令人吃惊的德国海军少尉,19岁的沃尔夫拉姆成为海军飞行员的时间才短短三个月,他从哥尼斯堡军校飞行学院毕业之后就直接前往新航母“亲王”号上服役,在和“亲王”号一道调来英吉利海峡之前从未参加过实战,目前与王牌还沾不上边。只不过相比那些只能在地面上玩模型的英国飞行员,德国三军飞行员都能通过足够的实际飞行训练来提升自己的水平。在日复一日的训练中,新飞行员们不断与有经验的飞行员进行模拟空战,开始的时候他们是很快就被别人“击落”,随着与高手过招次数的增加,沃尔夫拉姆这些新手规避和攻击的技术都有很大的提高。

相比那些老辣的德国战斗机飞行员,吉米在单机进攻时战术简单、射术不佳,而在三机小队战术中,他的两架僚机并不直接协助他攻击前面那架德国飞机,这也是大多数英国飞行员所遇到的情况,位置和形势占优却鲜有击中对方的机会,等到自己该换弹盘的时候,麻烦就接踵而来了。

吉米在为左手边的机枪装弹盘时,他之前追逐的那架德国攻击机悄然消失在视线里,轮到右手边机枪装弹时,几串从后方射来的机枪子弹迫使他的僚机作出规避并在两架德国飞机的追击下脱离了这个三机编队。

就在失去掩护的吉米犹豫是继续装第三挺机枪的弹盘还是过去协助自己的僚机时,沃尔夫拉姆和他的攻击机幽灵般出现在吉米后面。与沃尔夫拉姆搭档组成双机编队的是一个之前在“丽莎”号上服役的老飞行员,他的飞机则在右后方300多米处,负责防止其他英国飞机从后方偷袭。

这下吉米终于紧张起来,没有僚机的帮助,他仿佛又回到了法国战场,他左右摇摆机翼想通过变向来摆脱对方,然而他每次回头的时候,对方的飞机却一点也没有被拉下。对于沃尔夫拉姆来说,眼前这个英国飞行员的规避技术显然不如他训练时的对手。

“海鹰ii”上那4挺机枪火力是惊人的,而弹带供弹的“火鸟”机枪根本不需要像刘易斯机枪一样浪费大量时间来更换弹药,不过沃尔夫拉姆却迟迟没有向对方射击,因为他的弹药只够进行一次短射了,而他的搭档刚才在射落另外一架英国飞机之后,弹药已经告罄,这里的其他德国攻击机基本上都是类似的情况,因为在和英国战斗机群交手之前,这个德国攻击机中队已经对地面的英军目标进行了投弹和扫射。不过在接到掩护轰炸机撤退的命令之后,就算弹药即将耗尽的攻击机也必须参与到阻击英国战斗机的行列中来,不少英国飞行员也因此暂时躲过一劫。

28岁的吉米一次次作出各种他所试过和想过的闪避动作,他的发动机也一次次因为飞机变速而嘶吼和喘息,刚才最后一个加速左转在吉米看来做得绝对完美,然而对方一个路线准确的横切让自己的这个左转变得苍白无力,两架飞机之间的距离不增反减。眼看对方与自己的距离一度拉近到不到400米,吉米感觉对方随时都会用一个长射将自己送回地面,这使得他丝毫不敢有哪怕一秒钟的松懈,他决定爬升,利用升限的优势让这个影子般的德国飞机无法再追击自己。

“雕”式的发动机随着吉米拉起飞机而再次加重了嗡嗡声,150马力全负荷运转的斯蒂文发动机让吉米和他的“雕”用最快的速度向着远离地面的方向飞去。

沃尔夫拉姆没有犹豫,他不会因为对方的这个动作而放弃,好几次只差一点,他的手就要按动射击钮了,因为只能是短射,他需要离对方再近一点,哪怕只是50米。

“我有200米的升限优势!”

吉米在心里一遍遍提醒自己,长时间处于对方近距离的压迫使得他精神高度紧张,他最近几个操作动作似乎开始有些僵硬了。现在不用回头,他通过耳朵就能知道那架该死的德国飞机还在后面紧紧跟着,而他自己的两架僚机再被德国飞机驱散后就不知所踪了,或许刚才在远处拖着浓烟坠向地面的就是其中一架。

上午的太阳还没有升到人们头顶,因此吉米和沃尔夫拉姆都不用担心阳光会给自己的爬升带来不利的影响,他们很快从1600米的高度爬升到3000米,接着是3300米、35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