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页

尽管大家都期望能够证明自己的战斗力,奥军步兵直到当天下午4时才出现在切尼的视线中,奥军主力抵达时已经是下午6点,秋天的太阳迫不及待的回家休息去了,只留下火红的晚霞还挂在天边。

对于奥军来说,在俄军阵地前过夜并不是一个理想的选择,因此弗里德里希大公抱着侥幸的心理,命令自己的部队在夜幕完全降临之前发动一次进攻。在简短的炮火准备之后,奥军步兵开始向俄军阵地推进。

切尼和他的骑兵团被编入奥军左翼的掩护部队,而担任主攻的是奥军第2集团军的第1和第2步兵军,第3军担任总预备队,第3集团军一部担任右翼佯功。

在战争爆发之后的大小数十场战役中,骑兵已经被证明不适合进攻对方堑壕和铁丝网组成的阵地,因此在奥军炮火停息之后,包括切尼骑兵团在内的奥军骑兵部队只是向俄军阵地右部的那个小镇发起试探性进攻。

弗里德里希大公策马立于一片小树林前,端着望远镜看着前方的俄军阵地,在俄军阵地前方数千米的地方,十余万奥军步兵排成散兵队列快速向前推进。很快,俄军大炮开始向奥军射击,灰白的硝烟在渐暗的光线下已经越来越难看清楚,而炮弹爆炸之后的火焰则显得愈发刺眼。大公无法清楚的看到究竟有多少奥军士兵被俄军炮火击中,但是根据冲锋队列的大概位置和步兵密度,他很清楚步兵的损失正在逐步上升,幸好俄军炮火看起来并不是那么密集。

俄国人既不是使用铁丝网的始祖,也不是生产铁丝的大户,加上俄军模仿时并没有向德国人交纳学费,因此俄军阵地前沿铁丝网地带在密度和宽度上远远不及德军阵地,奥军的炮击成功在那里开出几个宽阔的通道。

不过俄国人似乎为了显示自己拥有强大的人力资源,他们的堑壕挖得又宽又深,奥军士兵很快发现自己根本无法一次性跃过那条壕沟,而一旦跳进壕沟则需要借助工具才能再次爬出来。在壕沟后面,俄国人用挖壕沟所得到的泥土堆砌成一个小小的斜坡,而俄国步兵的第一道战壕就在这个斜坡顶部,他们可以从那里得到很好的射击视野。

尽管先头部队在侦察报告已经提醒大公他的进攻部队需要准备一些跨过俄军壕沟的工具,但步兵们在仓惶进攻之前并没有凑集足够的工具。于是前排的步兵试图利用为数不多的木板在俄军堑壕上塔建踏板的时候,后面的奥军士兵只能呆在堑壕这面与俄军对射。

在机枪方面,俄奥军队在开战的时候都是机枪防御的忠实支持者,在他们看来机枪只是一种防御武器,不过在德军的细心教导下,俄军已经充分认识到机枪在进攻中同样拥有惊人的威力,然而俄国的经济工业实力以及刚刚爆发的革命战争都使俄军无法得到更多的机枪;奥军只是对德军装甲武器推崇有佳,不过他们手头仍旧只有一些旧式铁皮卡车,德国工厂供应自己的装甲部队还嫌产量不够,更不用说帮助别人生产了,因此奥地利人提出的坦克和装甲车订单还需要耐心等上一段时间。总而言之,在堑壕两侧的对射中,俄国人拥有机枪,但是数量很少;奥匈联军在冲锋中几乎没有携带重机枪,双方的对射显得有些单调和缺乏气势,在空气中传播的大多是孤零零的步枪声。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弹落入堑壕中的奥军士兵逐渐增多,而奥军列队射击对于战壕中的俄军士兵威胁却不大,看到利用简易工具冲过堑壕的士兵越来越少,奥军指挥官无奈的下达了后退的命令。

十万奥匈联军士兵居然被一条壕沟抵挡住了!

弗里德里希大公的鼻子差点被气歪,那只是一条宽3米、深25米的壕沟而已,奥地利人似乎遇到了活人被尿憋死的妇场h羰窃倌昵崾杆辏蠊欢ɑ岢宓角懊媲鬃蕴翘鹾竟担约旱牟奖呛煤蒙弦豢危还窃谄镒怕淼那疤嵯隆?

然而事已至此,加上夜幕已经降临,大公只有郁闷的下令全军原地构筑简易阵地,同时多收集用于度过壕沟的工具,准备在夜里再发动一次进攻。

在俄军阵地后方的指挥部里,伊万诺夫上将一脸诧异加嘲讽,“奥地利人不过如此!”

第三章 月夜恶魔

“弗里德里希大公,您恐怕在一个极其错误的时间来到我这里!”伊万诺夫冷冷的笑道,他从来就没有认可过这位奥匈联军总司令的能力,在加里西亚没有,在罗兹-华沙没有,在这里更加不会。伊万诺夫认为在夜晚的时候,自己的骑兵能够发挥出百分之一百二十的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