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页

随着秋天的逐渐临近,夜幕降临的时间也越来越早。才刚刚7点,大地就已经被朦胧的黑暗所统治。路旁的士兵们手持引路的电筒,看着自己的坦克沿着铁路线一辆一辆不紧不慢地向雷夫河大桥开去。车长们依旧丛炮塔里面探出半个身体,他们黑色的军服渐渐融入到环境之中,无沿的坦克帽下是一张张严峻而冷酷的脸庞。

行进队列最前方的,是101坦克团3营2连的1、2、3、4号坦克,这四辆坦克由1号坦克上的连长克隆蒂里斯少尉指挥,1号车上另外三名成员分布是驾驶员凯尔下士、负责装填炮弹的列兵赫利希和负责通信兼操纵机枪的列兵劳。隆蒂里斯连队的4辆坦克均为“石头ii”型,这种最高时速25公里、拥有1门37毫米口径速射炮和2挺水冷式火鸟机枪的轻型坦克目前是德军装备最多的一种坦克。在克隆蒂里斯的1号车上,还有一台用于与团指挥联络的发报机。现在军团的装甲军里,每个坦克团都有2辆专门的装甲通信车,它们下负责接收各坦克连发回的报告并将最新命令传达到每个坦克连,上则与师部进行报告和请示。

天空中,数十架飞机不断盘旋着,试图掩饰坦克部队前进的声音。

雷夫河大桥的身影出现在前方数百米处时,隆蒂里斯少尉高举右手示意自己的连队停止前进。坦克队列渐渐安静下来,这时距离进攻时间还有30分钟。

此时,步兵部队纷纷开始进入出发阵地,炮兵们也紧张有序地进行着射击准备。

10分种之后,一切都平静下来,耳边只有雷夫河水流淌的声音。微风吹拂着隆蒂里斯柔软的头发,这位年轻的少尉将自己的目光投向桥的那头。在东普鲁士战役之后,他和他的连队已经闲赋了长达一月,远离血腥和死亡固然是好事,但是当他看到返回火车上的那些德国伤兵,他开始渴望与这些步兵兄弟并肩作战,毕竟他的坦克有如此坚强的钢铁之躯。

隆蒂里斯举起望远镜,那座同样是钢铁之躯的雷夫河大桥连同两边河岸都处于双方大功率探照灯的照耀下,每一个细节都毕显无疑,他甚至可以看清楚河岸那边的俄军岗哨、碉堡和战壕。

时间,似乎在这里放慢了脚步,20分钟居然如此的漫长,坦克兵们一遍遍检查着火炮、机枪和弹药,隆蒂里斯却有种心如止水的感觉,不论桥那边有什么危险,他和他的1号车都将成为第一个品尝者。也许飞机能够掩盖一些坦克行进的声音,但是俄国人可能还是会警觉起来,说不定无数的炮口正等待着自己。

指针指向8点的时候,沉寂的空气开始沸腾,在一阵阵滚雷般的响声中,德军以猛烈的炮火开始向雷夫河西岸进行覆盖性射击,无数炮弹啸叫着在雷夫河上空穿梭如织。俄国士兵们被突如其来的炮火吓得目瞪口呆,他们的指挥官列茨斯基将军根据下午的异常动响和德军的习惯,判断德军将在明天凌晨发动进攻,此时俄军各部正在积极调动之中,许多士兵还暴露在田野和道路上。许多人被炸得血肉横飞,残肢断体连同大块大块的土石被抛向空中,空气因为爆炸迅速膨胀,互相积压推动如同滚动的液体,冲刷着、荡涤着地面上所有可以动摇的物体。那些尚未失去生命的俄国士兵被这巨大的轰鸣震得鼻耳出血,龟缩在地上不敢抬头。

“前进!”

隆蒂里斯中尉将原本高举的右手水平的指向前方,200多辆坦克隆隆启动的声音在轰鸣的炮火声中显得如此微不足道,阵阵轻烟弥漫开来,隆蒂里斯的身体忽地向后一仰,1号坦克在铿锵作响的履带声中开始向大桥开去。

这时东岸的德军机枪也开始射击起来,一串串白色的小亮点在河面飞过,俄国人并没有想到德军会在炮火准备一开始就发起地面进攻,因此隆蒂里斯的1号坦克在没有遭到任何阻击的情况下便开上了大桥。

双方都在大桥两端安放了大量带着铁丝网的木架栅栏,俄军为了阻止德军装甲车前进还在桥面上布置了大量的三棱钉和三角铁架,然而这些丝毫不能阻挡德军的坦克,仅仅让它们的履带发出刺耳难听的声响。

2号坦克开了上来,与1号坦克并行在大桥上。车长们此时都已钻进吵杂的炮塔内,透过狭小的观察窗注视着前方的情况。

大桥两侧的铁轨早在上次战斗中便已经遭到损毁,在桥头西侧,俄军挖出一道道深深的战壕,将原本横贯东西的铁路线切断。除了战壕之外,俄军还在桥头修建了数个土石结构的碉堡,他们的重机枪枪口从碉堡壁上一个个小孔中伸出,打算从那里对桥面进行封锁。在德军坦克开上大桥之后,碉堡中的俄军机枪终于开火了,子弹在坦克的钢板上发出一阵阵叮当的声响,然而这些机枪子弹对于“石头ii”30厚的正面装甲来说只是如同骚痒。

正当隆蒂里斯和他的1号坦克驶过大桥中段的时候,他们底部突然传来爆炸的闷响,同时坦克猛地一下震动,最后缓缓停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