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线,比利时。

8月8日,德军右翼第1集团军攻占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比利时国王和军队退往安特卫普。

一队队手持旗杆矛的德国枪骑兵出现在布鲁塞尔街头,他们只是显示德意志军威的先遣队,后面接踵而来的队伍,兵力之强、威势之盛,几乎让人难以置信。

德军主力1点钟开始通过布鲁塞尔,首先出场的是一队队身穿土灰色军服的步兵,修饰得很整洁,胡子刮得光光得,皮鞋擦得亮亮的,刺刀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接着骑兵来了,同样土灰色的军服,旗杆上飘着黑白色的三角旗,密集的马蹄在石子路上踏出清脆的蹄声;炮兵队的重炮轮子滚滚向前,声如雷鸣;鼓手们隆隆地敲着军鼓,士兵们拉开嘶哑的嗓门,齐声高唱《祝你永戴胜利花冠》的凯歌。

士兵们前进着,队伍连绵不绝。观看行军的人群默默无言,对这样一支浩浩荡荡的军队不禁咋舌。德军强盛的军势固然让比利时人敬畏,设有鞋工场的卡车车队和四匹马拉的炊事车队更加令人惊讶。补鞋工场车上,鞋匠们站在工作台旁打掌子,修鞋的士兵站在踏板上等候,炊事车上则是炉火熊熊,炊烟袅袅。

德军队伍靠着大道的一边行走着,参谋人员的汽车和通讯员的自行车在马路中间穿梭。骑兵军官有的叼着香烟、傲然目空一切,有的戴上单片眼镜,有的拿着英式马鞭,形态不一,但都是一副高贵骑士的样子。

行军的队伍走了一个小时又一个小时,走了整个下午,整个晚上,通宵达旦,直到第二天。就这样,克卢克的第1集团军32万大军整整三昼夜川流不息地开进了布鲁塞尔。

※※※

西线,法国。

年近6旬的法军总司令霞飞将军身材魁梧、大腹便便,面容丰腴点缀着浓浓的胡须和两道粗眉,肤色白嫩两眼碧蓝安详,目光诚挚恬静,模样就像个圣诞老人,因此被人称作“霞飞老爹”。他为法军制定的战略是放弃右翼的设防,集中兵力于德军中路和左翼方向,他和所有法国人都希望重新夺回1870年失去的阿尔萨斯和洛林两省。

8月4日,巴黎,法军出征。穿着红裤子和宽下摆的深蓝色上装的法国士兵,迈着整齐的步伐穿过街道,引吭高歌。失去一只手臂的波将军,佩戴着1870年沙场老将的青黑绶带,骑马走在队伍的前头。骑兵团的士兵身披闪光耀眼的护胸铁甲,头盔上垂下长长的黑色马尾辫,神气十足地行进着。跟在他们后面的,是装有飞机的大木条箱和平板拖车,车上放着细长的75毫米口径野战炮,这种大炮是法国的骄傲。人马辎重整天川流不息,穿过北站和东站的拱形大门。

8月10日,配备3万匹军马、315门野战炮和机枪125挺的8万英军在南安普顿和朴茨茅斯集结后渡过海峡协同法军作战。军官们的指挥刀都是刚刚磨过的,闪闪发光,这是他们奉命一律在动员前第3天送到修械所打磨的,但是这些军刀除了在检阅时用以致敬外,别无其他用场。不过,英国人称这支部队是“历来踏上征途的英军中训练、组织和装备最好的。”

※※※

西线,德法边境。

法军5个集团军的实力和德国部署在西线的70个师相仿,法军第1集团军居右,向左依次是第2、3、4、5集团军,并以凡尔登到土尔防线为界分别集结成两支大军,在人数上和德军以梅斯至提翁维尔一线为分界线的两个集团军的人数相近。在阿萨洛斯和洛林,法军第1、第2集团军面对德国的第7、第6集团军,组成法军右翼,其任务为发动强力攻势,把与之对峙的德军赶回莱茵河一线。